堪察加的厮杀

作者:卜键

堪察加的厮杀0要说聪明智慧与动小心眼儿,多数老毛子大概不如我天朝上官;可若论强悍精细、办事认真,此际的东北三将军皆不是穆氏的对手。穆督带领武装船队直过江卡,也是先占地步,数月前提前知会理藩院,找了一个正大堂皇的理由——往海口与英法舰队作战。对于在英法施压下头疼厌烦的清廷,对于普遍仇视英国的大清官员,虽不免有些疑虑,更多的应是欣慰。接到吉林将军景淳所奏俄人“乘船拥众,由黑龙江东驶”,声称与英军争战的消息,咸丰帝斥责他“先事张皇”,谕令“未可尽信”“一体严防”“密为布置,不可稍动声色,致启该国之疑”,接下来又说:“如果该国船只经过地方,实无扰害要求情事,亦不值与之为难也。”呵呵,小皇帝身边最不缺的是大笔杆子,天朝文胆最擅长的是老生常谈,又是那一套不动声色、不可启衅的说辞,且强邻已然硬生生闯入内河,占据满洲根本之地,却说什么不值得去难为他们。

确如穆拉维约夫所说,英法舰队已经在谋划攻袭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至于计中有计,一石二鸟,以运兵打仗掩盖更大的目标,也是真的。1854年6月,穆督抵达奇集,立即派遣350名边防军,携带大炮和大量弹药渡湖越岭开赴迭卡斯特里湾,从那里乘两艘运输舰增援堪察加。“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与后来炮打冬宫的著名战舰同名)也已抵达,本来力量薄弱的基地有了4艘战船,海陆军超过900人,日夜不停地抢修了7个炮台,防御能力大为提升。而刚有一个大致的眉目,英法联合舰队就气势汹汹地杀到了。

那是欧洲战场军事思想与武器装备大变革的时代,滑膛枪和散兵线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已让俄军大吃苦头,而新式汽船、轮船和舰炮也打得俄黑海舰队缩在内港,最后不得已自废武功,凿舰自沉。想是在中国沿海骄纵惯了,加上自以为对堪察加了如指掌,英法在此集结了2000名士兵,7艘军舰:法国的巡航战船“堡垒号”,60门炮;轻巡航战船“厄里迪斯号”,32门炮;轻快巡航战船“奥勃利加多号”,18门炮;英国的巡航战船“总统号”,52门炮;轻巡航战船“皮克号”,44门炮;轻巡航战船“厄姆费特赖特号”,24门炮;300马力的兵轮“维腊果号”,6门炮。英法各有一名海军少将带队,英国的普赖斯少将为总指挥,以为俄国区舰队也是小菜一碟。双方实力的确很悬殊,俄国只有一艘44门炮的巡航战船,其他是只有几门炮的运输船,也像黑海舰队那样躲在港内不敢出来。

战斗是在当年9月打响的。英法联军开始时想用偷袭的方式,以一艘满载士兵的轻巡航战船悬挂美国国旗,伪装成商船,于凌晨雾色中驶向阿瓦恰湾。岂知俄军非常警觉,派出一艘快艇迎上前去检查,敌舰立刻掉头而逃。玩不成阴的,英法联军就要强攻,各舰慢慢向岸边逼近,以排炮轰击俄国炮台,很快把一号和四号炮台打哑。联军并不急于进攻,重点在于侦查防御情况,炸毁对方沿海炮台,几天下来已是基本炸毁,但俄军总是在冒死抢修,哪怕是只修好一门炮,也不放弃。

4天后,英“维腊果号”兵轮趁着夜色,将笨重缓慢、火力强大的“总统号”拖拽至岸边,以舰炮密集轰击,掩护陆战队用小船和快艇登陆。俄军部署在纵深的炮队伤亡极大,虽坚持反击,击沉敌方一艘载满登陆士兵的小艇,仍是难以支持。穆传中有一段生动记述:

这一天,指挥官马克苏托夫公爵表现了英雄气概,他冒着密集的炮火,鼓舞士兵,亲自瞄准射击,一直坚持到被打断一只胳膊而倒下。敌舰“堡垒号”上爆发了一片“乌啦”声。

有些像“四面楚歌”的故事,在法国战舰上看热闹的士兵,也用俄国人欢呼胜利的“乌啦”,来嘲弄自己的敌人。随着俄国炮台一个个垮塌,联合舰队甲板上的乌啦声也越来越嘹亮。

战场比拼的是实力和勇气,却历来不乏运气的成分:就在俄方一个个炮台哑火,联合舰队的旗舰“总统号”被汽轮拽着靠近岸边的时候,山后一发冷炮打来,竟将舰队总指挥普赖斯炸死(这是俄国人的记载,英国人的说法是心情不好自杀,不太靠谱)。接替指挥的法军少将费布维埃有些胆怯,拗不过多数急于报复的英军校尉,决定次日登陆进攻。岂知俄军一夜间加固了工事,攻击内港炮台的联军被击退,试图爬上山顶的敌人被浓密树丛搞乱队形,随时跳出端着刺刀的哥萨克,只得纷纷逃窜。另一支登陆部队在峡谷陷入伏击,被炸得鬼哭狼嚎。俄军从坍塌炮台扒出大炮,加入步兵的队伍,港内各舰也发炮轰击,联军缠斗半日,终告溃败。穆传描述了敌军的惨状:“他们逃到山下,拖着同伴的尸体,直奔小艇。坐划船退却的情景更惨:我军占领制高点后,向缩成一团的敌人射击,死伤的敌人有的掉到水里,有的倒在船上,到处是一片哀嚎声。”死伤惨重的英法舰队不敢恋战,找到一个僻静海湾埋葬了死者,狼狈撤离北太平洋。聊以自慰的是,就在港外海面,恰好碰上两艘俄国运输船,载满军需粮食,皆被联军俘获。大约是为了发泄,他们将其中一艘焚为灰烬。

那时的沙俄还没有给远东配置电报系统,堪察加的战争和大捷都要乘船报送,河口湾的俄国人获知后一片欢腾。这是穆拉维约夫的胜利,也是通航黑龙江带来的胜利。他知道敌舰必然要来报复,命继续增援部队,巩固防守。涅队提出截然不同的意见,指出俄舰队绝非英法的对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孤悬海外,万难据守,为保存实力,应撤至河口湾。穆督岂不明白这一点,却抱有决死一拼的想法,又拖了几个月,终于命堪察加舰队撤出,在黑龙江口和鞑靼海峡重新部署。而英法两国民众对在堪察加的溃败群情激愤,驻扎中国海域的部分英舰最先杀向堪察加,中途获得情报,得知俄舰已撤往鞑靼海峡,遂跟踪而至。三艘英舰驶入迭卡斯特里湾,发现俄“奥利乌查号”,抵近约200米处率先开炮,没能击中,“奥利乌查号”开炮还击,英舰中炮退回。可能是考虑到己方舰只较少,又不清楚湾内有几艘敌舰,英军指挥官厄利奥特慌忙率队后撤,派一舰向几百海里外的将军求援,自己则带两舰在海峡巡航,堵住俄舰的逃路。

库页岛的北端,侧对着黑龙江入海口,形成一个浅滩和礁岩密布的湾区,也成为一道天然屏障。19世纪初年,英、法、俄等国都有大航海家来此考察,各留下一段半拉子探险经历,又共同形成库页岛为半岛、与大陆有地峡相连接的误说。5年前,涅维尔斯科伊即探明黑龙江通海航道,察知鞑靼海峡南北贯通,却又有意不向外界公布。在厄利奥特所持海图上,迭卡斯特里湾是个封闭的大海湾,怎知由北面可通江口?等这哥们醒过神来再次开进,“阿芙乐尔号”等舰已然溜之乎也,英军登陆后摧毁了空无一人的俄国哨所和营房,抢劫了一些未及运走的物品,却没有发现向北的航道。更多的英舰开来,扩大了搜索范围,却连堪察加舰队的影子也望不到。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猜测俄国人可能是烧掉战船,跑到西伯利亚腹地去了。(待续) 黑龙江堪察加海军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