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地形地貌区植物之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中国主要地形地貌区植物之旅0整理/李秀莉

1.高山地区植物之旅

100多年前,英国一位叫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1876~1930)的博物学家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康定一片海拔3350米的高山草甸上发现了他苦苦寻觅的神秘植物——全缘叶绿绒蒿。他在笔记中写道:“华丽的全缘叶绿绒蒿,开着巨大的、球形的、内向弯曲的黄花,在山坡上盛开,绵延几英里。千万朵无与伦比的绿绒蒿,耸立在其他草本之上,呈现一片景观宏大的场面。我相信再也找不到一个如此夸张奢华的地方了。”

全缘叶绿绒蒿是典型的高山花卉。高山花卉,顾名思义,生长在海拔2000米或3000米以上(依纬度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的高寒山区植物所开的花卉,包括高山草甸和高山流石滩地带。后者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由砾石堆积而成,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也是许多珍稀独特的高山花卉的天堂。

横断山区是众多高山花卉的分布与演化中心,也是全世界植物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地方。雪兔子、马先蒿、红景天、苞叶大黄、塔黄、垫状点地梅和球花雪莲、绿绒蒿等物种在这里广泛分布。其中尤以杜鹃、报春和龙胆最具代表性。

夏季是高山花卉的最佳观赏期。6月上旬,山区积雪消融,从西南海面吹来的季风给横断山区带来丰沛的降水,高山花卉次第开放。可以选择从川西的阿坝、甘孜、凉山,滇西北的丽江、大理、迪庆、怒江等州,藏东南的林芝等任何一处地方开始攀登,最终在海拔3000米以上与这些植物相遇。

除西南横断山区,华北的太行山、东北的长白山等,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方也生长着各色高山花卉。长白山每年7月还会举行长白山高山花卉节。北温带高山花卉和西南横断山区相比,植物种类差异不大,另外也有金莲花、长白山橐吾等独特种类。

中国主要地形地貌区植物之旅12.戈壁荒漠植物之旅

以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内蒙古西部、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为代表的中国西北部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区,在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控制下,常年干旱少雨、温差大、风大沙多,催生出典型的戈壁荒漠风光。

“忽有狂风巨浪飞沙卷起,偶见胡杨沙柳悄然竖立。”恶劣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戈壁荒漠区单调的植被类型。然而,如果非要概括这片土地上的植物特征,用“有趣”“神秘”并不为过。那些生长于茫茫荒漠上的稀有物种,带着远古时代的气息,对极端环境表现出超强的忍耐力。

大名鼎鼎的壮阳植物锁阳和盐生肉苁蓉生长于斯。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历史遗迹锁阳城,可以看到被奉为沙漠人参的同名植物——锁阳。这种植物在《中国植物志》里有记载,是一种“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寄生根上生着大小不等的锁阳芽体,初近球形,后变椭圆形或长柱形……茎基部略增粗或膨大”。

或许你已经想象出来了,形如男性生殖器。不知是否受了“以形补形”观念的影响,锁阳才被民间奉为壮阳神药大肆追捧。甘肃当地人还会拿锁阳来做饼吃。

盐生肉苁蓉生长在荒漠区的湖盆低地及盐碱较重的地方,寄生于盐爪爪、琵琶柴等灌木之上,初夏会开出有紫色花冠的花朵。受人为采挖影响,近年来资源数量日渐稀少。到河西走廊的北端马鬃山地区,寂静的黑戈壁上分布着裸果木,这种植物在植物学上被称为孑遗植物——起源久远、进化缓慢且近缘类群多已灭绝。裸果木的祖先来自青藏高原隆起之前的古地中海地区,现在它是构成石质荒漠植被的重要建群树种之一。观察者幸运的话,还能看到超旱生孑遗植物半日花,来自地中海或南北美洲的古老残遗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夏季的戈壁荒漠里,还能看到开着蓝紫色或淡蓝色小花的野生鸢尾,它们作为用来培育园艺新品种的原生种质资源,地位极为珍贵。除此以外,还有以假死熬过旱季的绵刺,以一层绒毛抵御冬寒夏晒的沙枣果实,以大片艳丽的花萼代替花瓣吸引昆虫授粉的黄花补血草等戈壁植物,都展示着让人忍不住大呼惊奇的生存智慧。

在植物生态学定义上,一种特殊的植物类型——早春短命植物,也集中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这类植物会抓紧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前的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整个生活史。随后整株死亡或休眠于地下,等待来年的重生。

早春短命植物多见于十字花科,花期一般在每年的5月。地理分布由西向东递减。西部伊犁谷地、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阿尔泰山山麓地区等干旱荒漠地区是其主要分布区。红花疆罂粟作为典型的一年生短命植物,虽然广布于中亚,但在我国只有新疆地区才能看到。

每年4~5月,来到新疆天山北麓的荒漠平原,还可以观赏到各色种类的野生郁金香。

中国主要地形地貌区植物之旅23.喀斯特地貌区植物之旅

在中国的广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一带广泛分布着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风景著称的喀斯特地貌,统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区。

特殊的地质环境和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喀斯特地貌区形成了独特的植物小生境,苦苣苔科、秋海棠属、凤仙花属、蕨类植物是分布于其间的典型物种。

苦苣苔科植物家族庞大,涉足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多个大洲,在国外一般作为观赏性植物存在。而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要数广西喀斯特地貌区,共有260多种,占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总种数的38.75%。

因处于相对孤立的生长环境中,苦苣苔科植物得以朝个性化和多样性方向发展,在喀斯特地区呈现“一山一种”的分布特征。不同种类的苦苣苔开花时间不一样,春秋较为集中。

在全世界1800余种秋海棠属植物中,我国有秋海棠属植物近200种,以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区分布最集中。其中云南有秋海棠属植物100余种,广西有秋海棠属植物共80余种。和苦苣苔科植物一样,不同种类的秋海棠花期不同,全年都可观赏。

喀斯特地貌孕育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样极具参观价值。坐落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的茂兰喀斯特森林被称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它的森林群落基本保存了完整的原生状态,使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喀斯特森林的原始性和特异性。

茂兰喀斯特森林还是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香果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黄枝油杉、喙核桃、鹅掌楸、杜仲等。

除此以外,这里的兰花种类尤其丰富,野生兰花多达130余种。这里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白花兜兰的原产地。

中国主要地形地貌区植物之旅34.岛屿植物之旅

中国的岛屿资源丰富,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基岩岛、冲积岛、珊瑚礁岛三大类,不同海岛的地质结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不同,形成的植物景观差别较大。

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广泛分布,植物种类极为丰富。代表性植物包括龙脑香科的青梅、五桠果科的大花五桠果、金莲木科的赛金莲木、钩枝藤科的钩枝藤、棕榈科的穗花轴榈和海南轴榈等。

热带云雾林是热带雨林的一种,持续性或季节性被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降雨频繁。在海南岛的霸王岭、尖峰岭、黎母山、吊罗山、五指山等林区分布着国际上有记载的热带云雾林。

海南热带云雾林寄生、附生植物发达,还是珍贵的兰科植物宝库,拥有很多附生在树上的野生兰。不同兰花花期不同,如长苞毛兰在4~5月开花,矮柱兰的花期则从4月一直到10月。

除植物外,这里还聚集着海南柳莺、莺歌岭树蛙等海南特有动物。山峦、云雾、花卉、莺歌虫鸣,仿佛在仙境中穿行。

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岛上慧济寺西侧的山坡上生长着一株孤独的苍青古树——普陀鹅耳枥。它于1930年被我国著名植物学钟观光先生发现,我国林学家郑万钧教授鉴定并命名。被发现时全世界已仅余一棵,因此也被称为“地球独子”。1999年普陀鹅耳枥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等级。普陀鹅耳枥现在虽然已在植物园培育,想看野生植株,仍然只能来到这片海岛,它的果期在9月底到10月初。

青岛市鳌山卫镇东南面的长门岩岛上,从海拔20米土层较厚的地方开始,一直到山顶,分布着我国最北边缘的常绿阔叶植物天然山茶(耐冬)。专家估算过,岛上山茶的树龄多在100年以上,最高寿者为1300岁。

《聊斋志异》载:“东海古迹岛,有五色耐冬花,四时不凋,而岛中古无居人,人亦罕到之。”山茶花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重庆、浙江、四川、江西等南方地区,历史上究竟是谁在何时将其带至北方的海岛,至今仍是千年未解之谜。

长门岩岛的山茶花从10月直至次年5月开放,岛上设有码头供游客登临参观。

中国主要地形地貌区植物之旅45.丹霞地貌区植物之旅

中国已被记录的丹霞地貌有1000余处,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国家重点名胜区有30余处,比较著名的有:丹霞山、武夷山、张掖丹霞地貌、赤水丹霞地貌、火石寨丹霞地貌等。

丹霞地貌不同生境的植物景观差别较大,河谷地带多有高大乔木,崖壁及光滑岩石的裸露地带则主要为草本和灌木。丹霞地貌的地质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并不如喀斯特地貌影响那么大,不过不同丹霞地貌区也会形成特有物种,例如崀山丹霞地貌区的特有物种新宁毛茛、崀山唇柱苣苔,丹霞山的丹霞梧桐、丹霞小花苣苔;浙皖交界的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区域特有的岩生植物——休宁小花苣苔等。

丹霞地貌在全国分布比较零星,若集中于一处进行丹霞植物的参观,推荐武夷山。它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垂直植被带类型丰富,包括常绿阔叶林带、针叶阔叶过渡带、温性针叶林带、中山苔藓矮曲林带、中山草甸等。

除了丰富的植被带,山中还可见各种珍稀濒危物种,如鹅掌楸、银钟花、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近千年树龄的南方红豆杉、野生兰科植物等珍稀物种也分布于山间。夏季是去往武夷山观赏植物花卉的最佳时机。

中国主要地形地貌区植物之旅56.河谷地区植物之旅

3月底到4月上旬来到伊犁河谷,会看到粉色的杏花正在像雪片一样铺满山谷两侧。新疆是杏树的原产地之一,野生杏树和栽培杏树一起,形成全国面积最大的杏树林。春天降临时,在伊犁河谷地区就会断续地形成一条长达上百公里主要由野生杏花组成的景观长廊,甚为壮观。

伊犁河谷还是我国的薰衣草之都,是目前国内薰衣草的最大产区。这一原产于阿尔卑斯山南端高原地区的花卉,在上世纪60年代从北京植物园移植到伊犁地区并引种成功。

新疆霍城县是薰衣草种植第一大县,种植面积占整个伊犁河谷80%以上。6月中下旬到7月初是参观的最佳时机。

这段时间也是伊犁河谷油菜花的观赏期。所谓物以稀为贵,当东部平原地带的油菜花败落已久,伊犁州西南角上的昭苏县近百万亩油菜花田渐次开放,成为中国开花时间最晚的油菜花观赏区之一。

分布于中国西南方向的干热河谷与“西域湿岛”伊犁河谷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差异明显。虽然气候干燥,但河谷地区提供的充沛光热为许多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攀枝花苏铁,还有河谷崖壁上随处可见的热带植物仙人掌等。

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攀枝花以干旱少雨、光热充足的气候条件,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热带水果产地。它是四川省唯一能种植杧果的地区,其他如火龙果、龙眼、雾莲等南亚热带水果也均能在这里产出。若想亲眼看看这些热带水果的种植情况,攀枝花是不错的参观胜地。 植物地形地貌自然博物伊犁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