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特朗普vs伊朗的“下半场”

作者:宋晓军

再说特朗普vs伊朗的“下半场”04月18日,包括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的伊朗军方与阿曼军方开始在阿曼湾海域举行了联合海上救援演习。而这次演习的海域,与4天前美空军首次部署到阿联酋哈弗拉空军基地的数架F-35A战机相距仅约400公里。这一“同框”景象,让我想到了我在2019年第14期《三联生活周刊》上写的题为《特朗普vs伊朗的“下半场”》的专栏文章中提到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于是我就确定了这期专栏的标题。

4月15日,在美军首次将F-35A战机部署到距离伊朗西海岸约250公里的阿联酋哈弗拉空军基地的同一天,美国国会默认了特朗普政府认定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为“恐怖组织”的决定。在不到24小时后,伊朗议会也以204票对3票(2票反对1票弃权)将美中央司令部辖区内的美军认定为“恐怖组织”。于是,就有了几天后两支相互认定为“恐怖组织”的军事力量相距约400公里“同框”的景象。那么这一景象的出现有什么背景呢?简答说,3月24日,阿曼与美国签署了允许美军舰、机在访问期间使用其杜克姆(Duqm)和马斯喀特(Muscat)的港口和机场设施的军事合作协议。此后对于阿曼此举伊朗不仅没有发声反对,反而于4月中旬派出了一个军事代表团访问了阿曼的港口城市马斯喀特。于是就有了4月18日美空军数架F-35A战机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舰艇相距约400公里的“同框”的景象。

很显然,以美国与阿曼几十年的军事关系,4月18日的“同框”无疑是美国向伊朗主动释放的一种“默契”信号。其实这种“默契”在2018年11月5日美国开始对伊朗实施强力制裁的第二天也发生过。当天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签署了一项豁免,允许伊朗在其恰巴哈尔港(Chabahar)及延伸的交通设施上与印度和阿富汗继续进行合作,并允许伊朗继续向阿富汗出口石油。对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还强调:“特朗普总统的南亚战略强调了我们对阿富汗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持续支持,以及我们与印度的密切伙伴关系。”如果从地图上去理解这句话,就不难发现印度可以通过恰巴哈尔港绕过巴基斯坦直接连通阿富汗和中亚。再进一步看还可以发现,恰巴哈尔港距离马斯喀特港仅约280公里,同时恰巴哈尔港距离中、巴正在合作运营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仅约170公里。

既然涉及了中国,那么美、伊在阿曼和伊朗有“默契”的两个港口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呢?4月10日,伊朗贝赫什提大学区域研究助理教授萨莉亚提尼亚(Mohsen Shariatinia)在《中东观察》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伊朗对美国与邻国阿曼的军事协议保持沉默》的分析文章。他把分析的视角放在了美国与中国正在进行的“印—太地区”的竞争上,并暗示伊朗与美国在恰巴哈尔港和阿曼港口上的“默契”,可能有更长远、更大的地缘政治上的“共同利益”。若沿着他的逻辑往下设想,如果特朗普vs伊朗的“下半场”出现了双方达成“新交易”的结局,那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洋及波斯湾方向上的推进又意味着什么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特朗普上任后推出了包括将中国作为对手的“大国竞争”战略,同时还将其中东战略的重点调整到了对伊朗强力持续施压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当美国同时推进两个战略可能产生矛盾时,无疑后者要为前者“让路”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原因是与前者比后者更关乎美国的国家利益。从这个视角去看,美国在处理恰巴哈尔港和马斯喀特港问题上主动向伊朗释放出的“默契”信号也许就是例证。 伊朗革命军事特朗普中东局势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石油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