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诞大反转
作者:邢海洋去年圣诞前后,美股暴力震荡,道指先是暴跌了650点,节后又跃升了1086点。在牛熊分界线上,多空双方演绎了激烈的较量,而美股背后的资金与信心的角逐,直接影响到本周期经济的着陆和未来的成长。
圣诞前,西方传统的节日季节和商品销售旺季,资本市场是在节节败退中度过的,道指自24000点退至22000点以下,所幸尚未跌破20%的熊市指针,可纳斯达克与标准普尔500指数均步入熊市。自2009年触底,美股10年牛市,还从没有过如此深度的调整,这也预示着一个历史上最长的牛市周期结束了,其背后的原因是利率高升、风险资产价值重估和投资者对周期的忌惮。
当美联储不顾特朗普屡屡“发推”的警告,年内第四次加息的时候,联储官员们看到的是美国经济仍延续在繁荣的轨道上,甚至有过热的风险,得适当地刹车。加息前,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美国GDP按年率计算增长3.5%,失业率持续走低,达到了历史上罕见的3.7%的充分就业水平。2018年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表现最为强劲的一年,经济增长渗透到各行各业,企业都开始抱怨缺乏具备合适技能的员工。用工紧缺导致了薪资的竞争,工资一直在上涨,11月工资年增长率上升到3.1%,成为自2009年4月以来最快的增长率。美联储对就业市场的评论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企业也在福利计划方面展开竞争,包括休假、签约奖金和医疗保险。
美联储调控利率的主要参照是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是否过热、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指标。薪资上涨势必推升通胀率,11月份美国核心通胀同比上涨1.9%,接近美联储2%的调控目标;却尚未触碰到,按理说联储仍可静待加息信号,可薪资上涨讯号是如此强烈,暗示着物价触碰到通胀率上限指日可待。以美联储的独立性与专业性而言,是一定要加息,将经济过热的“火”熄灭于未燃的。可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表现却完全不同,自10月初美股掉头向下,市场震荡之中投资者信心受挫,对利率变得非常敏感,美联储加息于是演变为一场股市屠戮。
美联储12月份的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为2.25%~2.5%,这是启动加息周期3年来第九次加息,美元利率从“零”利率一路上升,这就开始影响到了风险资产的估值,毕竟投资者在“零”利率的货币环境下持有美股几乎不必顾及美元的机会成本,现在却需要在获得利息和股息之间权衡。最初,美元加息、美元坚挺吸引了海外资本回流美国,收割了海外市场,对股市构成利好,可一旦美元利率搅动了持股者的信心,市场环境便无法支持美股继续涨上去了。2018年10月初,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3.25%,与2017年末2.4%的利率水平相比,上升超80个基点,刷新7年来高位,市场的基础随之动摇。更令市场忧虑的是,12月初,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3年期美债收益率超过5年期美债收益率,这是11年来首现倒挂。短债吸引力下降,预示着美国经济前景黯淡。收益率曲线倒挂削弱了银行的商业模式,而银行是金融市场的引擎。
对于美股未来的走势,离不开基本面和政策面的综合判断。特朗普为彰显自己的“政绩”,不顾美国经济已经在奥巴马治下复苏,大减税创造出了“锦上添花”般的繁荣。短期看,繁盛依旧,因此当亚马逊节日购物爆棚时,股市便大反弹。可长期看,人为刺激却消耗了经济平稳增长的潜力,积累下债务负担。故而,每当联储官员那样理性的声音出现,市场又免不了担惊受怕一阵子。10年牛市一朝终结,美股上蹿下跳,投资者的信心和企业的收益,恐怕都需要长时间的恢复。 投资物语利率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