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龙江的新图谋

作者:卜键

对黑龙江的新图谋0铩羽而归,可以说是乾嘉间来华外国使团的共同命运,不仅仅是因为礼仪之争。前有英国的马戛尔尼,见到了乾隆帝,留下一笔叩了还是没叩头的糊涂账,走的时候两手空空,一肚皮恨意;后有阿美士德,一路艰辛抵达北京,甚至进了圆明园,即将被安排觐见嘉庆帝时,却是坚拒前往,清廷怒极而逐之;而比较起来,戈洛夫金这位俄罗斯伯爵(请注意:当时俄国的伯爵地位高于公爵哦)的状况最惨,筹备了近三年,路上走了三个月,在恰克图和库伦等了三个月,连大清京师的影子都没看见,就让一个蒙古王爷赶回去了。

对沙俄而言,这是中俄关系上的一大事件,一场影响深远的外交风波,黑龙江左岸的最终丧失,东北大块领土的被侵占,已潜伏下祸机。而在嘉庆君臣看来,却是那么理直气壮:小小汗国,花言巧语,拿一些天朝不需要的零碎玩意儿,竟固执不愿遵照规矩行礼,来有何益!

记述这一事件的中国文献很少,似乎小事一桩,《清仁宗实录》中压根一字未提;俄国大使戈洛夫金则以为奇耻大辱,详细向沙皇奏报,亦不免遭到无能之讥,随员中一位作家也嘲讽他徒有其表。这里拟从1796年入笔,对其使华的大背景,以及中俄两国朝政的变化,作一点儿简介:

那是清朝嘉庆元年,86岁的乾隆帝实行内禅,将皇位交与十五皇子颙琰,自己升格为太上皇帝,仍牢牢抓住军政大权;而比弘历年轻约20岁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则于当年11月6日因中风辞世,素不为她喜欢的唯一儿子保罗继位。通常被描绘为神经兮兮的保罗一世,登基后首先做的,便是将父皇彼得三世的骸骨隆重迎回,命当年弑君之主谋奥洛夫亲王、其母皇最资深的情夫跟在灵车后面,双手捧着彼得的皇冠。曾经英姿勃发的近卫军中尉奥洛夫已年过80,坚毅地承受着羞辱。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奥洛夫才是保罗的亲生父亲。呵呵,瞧俄宫这份隐曲迷乱,真是莎剧的绝佳素材!

保罗一上来就发布各种与母皇决策相反的律令,并刻意追摹彼得三世,在军队中强力推行普鲁士化,搞得天怨人怒。颙琰则处处小心谨畏,做了整整三年子皇帝,不独在父皇跟前亦步亦趋,对权臣和珅也显得极为恳切友善。据说保罗一世曾有过入侵中国的想法,尚未付诸行动,便被一场新的宫廷谋杀夺去性命。其长子亚历山大参与谋逆行动否?未见有确凿资料,但他显然是知晓内情的,以故得到父亲死讯后心情复杂,大声哭泣且拒绝走出房间。此时弘历已于两年前安详辞世,颙琰亲政后雷霆一击,处死老爹的第一宠臣和珅,乾纲独运,顺利完成了权力过渡。

亚历山大一世即位后,沙俄的军国大政重回正轨,在欧洲事物中更为角色凸显。如何与东方的中国打交道?如何在对华贸易中获得更多收益?怎样能做到对北美殖民地提供稳定便捷的后方支撑,又为将来在黑龙江的大举东扩做一些铺垫?是摆在沙俄君臣面前的问题。商务大臣鲁米扬采夫伯爵,一个终身未娶、痴迷组织环球科考的学者化高官(后任总理大臣),提议不仅仅是恰克图,还应在广州开展对中国的商贸活动,为此应向清朝派出一个高规格使团。此议经由内阁讨论,并呈亚历山大一世批准,开始了大张旗鼓的筹备。在差不多两年时间内,赴华使团成为沙俄朝野热议的焦点之一,很多人都想挤进去,造成规模的不断扩大。1805年夏,使团自圣彼得堡分批出发,俄国枢密院专函向清朝理藩院通报此事,理由是祝贺嘉庆皇帝即位、并向友好邻邦报告新沙皇登基的消息。

其理由颇有几分滑稽:此时已是亚历山大继位的第五个年头,嘉庆帝颙琰更是已然在位10年。虽在一年前最后平定三省白莲教之变,但蔡牵等海盗团伙在东南沿海纵横劫掠,山东、江苏和京畿等地水患频仍,加上各地秘密宗教如春韭般割除难尽,西洋教会的影响日益扩大,都使气魄不小、本事不大的嘉庆帝心中烦乱。这年夏天,刑部审理满人私习洋教案,其中就有“红带子”(清廷给予皇族觉罗氏的特殊标识,袍服外系以红色腰带)图钦、图敏兄弟案发,经再三开导劝说,竟表示宁死也不退教。颙琰闻知怒极,命遣发伊犁做苦役,终身不许赦免。

这次的俄国使团还附加了一个教士团。康熙间一些被俘和投诚罗刹安插于北京,其中有一位雅克萨神甫,进京后在罗刹居住的东岳庙设了一个小小礼拜堂,是为中国设立东正教堂之始。沙俄政府因势利导,不断从国内派遣传教士和留学生,命他们结交满蒙权贵,收集各种情报。清廷十分警惕,限为10年轮换一次。眼下又到了换届时间,俄廷命访华使团带领教士团一起出发。

俄廷对全权大使的任命可谓煞费苦心,千挑万选之后,才确定出身古老贵族名门、受过欧洲教育的世袭外交官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洛夫金伯爵。他的家族与俄宫关系密切,也因而悲欣交集:曾祖父加夫里尔曾与彼得大帝一起在荷兰打工,深受信任,长期担任外务大臣;而其岳父加加林(就是那位曾接待过中国使团的伊尔库次克省长)因受贿被绞死于枢密院门前;加夫里尔的后代可谓沾光不少,女儿安娜与小儿子却以卷入宫廷纷争被流放极边。尤其是担任近侍女官的安娜,竟被伊丽莎白女皇下令割去舌头,流遣极寒极远的雅库次克,数年后死在那里。尤里的祖父为家中老二,由枢密官、二等文官出任多国大使,鉴于弟弟妹妹之遭际,干脆定居在国外。到了他的父亲,已成为一个酷爱读书思考的怪人,与大名鼎鼎的卢梭结为好友,并认真听从其有关子女教育的建议。

尤里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回国的,在近卫军当了两年准尉,然后是宫廷低级侍从(略似清宫的蓝翎侍卫)、侍从、枢密官、商务院院长、宫廷总典礼官、国务委员会成员,可谓一路上升。连俄国话都说不好的尤里,从先人那里继承了很多:伯爵爵位,耶路撒冷斯基勋章,大块的封地,还有无数的显贵亲戚和世交。特命全权大使的位置,就是他的亲戚、副外务大臣恰尔托雷斯基极力保荐的。哈,要说跑门子走捷径,搞裙带关系,沙俄与大清也有一拼。

每一个俄国使团(包括商队)都会得到一份来自沙皇的详细训令,俄外务院也会给出相应的要点,该使团的任务主要为四项:

1.通报俄国第一支环球科学考察队两艘舰船即将抵达广州,希望能在那里得到与英、美等国同样的贸易权;

2.要求把黑龙江变成一条两国公用河流,获得在该江的自由航行权,以便向堪察加等地提供物质保障;

3.在俄中西段边界的布赫塔尔玛开辟新的贸易点;

4.允许俄国考察队从北京出发,经由喜马拉雅山前往喀布尔,以便展开对阿富汗和印度的贸易。

每一项说的都不是领土,又大都隐藏着重大图谋,侵犯中国的主权。所列四条,重中之重还在于黑龙江。俄国人念叨了几十年的黑龙江通航,原来说是要借道运粮,似乎再不急运堪察加等地军民就会饿死,被乾隆帝断然驳回。现在则要直接声索自由航行权,并举证黑龙江源于俄境内的石勒喀河,按国际惯例可共享河道。这仍是表面文章,实际意图是步步进逼,一旦通航就迅速占据下江地区,与乌第河已占地域连成一片,所指首先是黑龙江河口一带。这是清朝君臣眼中的穷荒不毛之地,俄国人却早已看到其战略价值。(待续) 黑龙江历史清朝历史学边疆戈洛夫金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