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战斗群与经营商场

作者:宋晓军

2017年的第一周,中、美、俄三国海军航母的消息占据了国内媒体不少版面。这自然就成了周末朋友聚会的话题。在大家从“长枪短炮”的角度对三国的航母评判了一番后,我半开玩笑地说:航母作为国家重要的军事资源也是要讲投入产出的,用一个更形象的比喻说,部署航母战斗群就好比是经营商场,美国经营的是遍布全球的“沃尔玛”,追求的是全球利润率,而中、俄经营的“超市发”,则是在寻求周边和区域内的市场占有率。

航母战斗群与经营商场01月5日,美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前往西太平洋

先说美国的“沃尔玛”。2014年1月15日,美海军发布了“舰队反应优化计划”(O-FRP)。该计划是美海军落实“准备杀伤链”体系化作战的一个具体操作环节。简单说,O-FRP是一个以航母战斗群为期36个月的“维修-训练-部署”周期为核心、在全球科学配置海军舰艇资源求得可持续最大安全收益的计划。该计划理论上的最大优点就是:在受成本约束的情况下,既保证了舰队作战准备能力又保证了水兵家庭的稳定性和部署的可预测性。如2016年12月30日返回东海岸母港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和2017年1月5日从西海岸母港起航前往西太平洋的“卡尔·文森号”航母,都是首次在具体实施O-FRP。

再说俄、中的“超市发”。客观地说,与美国的航母战斗群相比,俄、中的航母战斗群无论从数量规模和运用经验,还是从安全收益需求上看,都不在一个层面。简单说,1月6日从地中海叙利亚沿海起航返回俄罗斯母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战斗群,是自服役以来首次的作战部署。尽管这次部署损失了两架舰载机,但从阿勒颇之战的大结果来看,俄罗斯的“超市发”这次“开张之作”的收益还是大于成本投入的。

接着说中国“辽宁号”航母战斗群首次跨海区的科研试验和训练。虽然2017年伊始中国航母战斗群在南海的亮相与美、俄航母战斗群在军事资源运用上还有一定差距,但能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是因为中国海军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即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和制造业大国有航母战斗群这个现实的本身,加之已被曝光的中国在建和在研两艘国产航母,就足以让很多国家产生遐想——中国准备试营业的“超市发”市场占有率未来到底有多大?

说完“沃尔玛”和“超市发”,再说一下两者的经营之道。“冷战”后,随着美国航母数量的下降,为了维持其以航母为核心的海军整体作战效能、战备能力(机动及出动能力),它在管理和资源配置上做了两次大的改革。一次就是2003年的“舰队反应计划”(FRP),另一次就是2014年推出、目前正在运行的O-FRP。截至2016年5月,已有3个航母战斗群和4个两栖舰打击群在具体实施该计划,同时鉴于原计划2016年3月服役的“福特号”航母的时间被推迟,美海军预计在2021财年时所有舰艇将纳入O-FRP。

相比美国海军航母,中、俄在航母战斗群的运用上无疑还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而中、俄两国航母的首次跨海区训练和首次作战部署,到底会对美国海军的O-FRP形成多大的对冲,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换句话说就是,未来中、俄两国“超市发”的市场占有率到底能对美国“沃尔玛”的全球平均利润率造成多大冲击,目前还难以预判。因为,现在还不知道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是否真要废掉奥巴马政府力推的TPP。而至少在亚太地区,美国海军推出的O-FRP,恰恰是为TPP量身打造的配套军事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衡量“沃尔玛”的全球利润率和“超市发”的市场占有率,都是有前提条件的。 航母海军武器装备航母战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