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奈的吃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关晓海)
上周末,我到表哥家串门。刚走到门口,便听到表嫂在高一声低一声地数落表哥,表嫂见到我后,更是激动,非让我评评理不行。原来,前一天晚上表哥在外面喝得酩酊大醉,半夜才晃晃悠悠回到家,今早起来酒还没醒呢,便又要出门喝酒,这让表嫂不由得发起火来。
表哥在一乡镇中学任教务主任,他性格内向,并不擅长交际,加上中央八项规定严禁公款吃喝,表哥为何竟敢“顶风作案”?表哥说,什么公款吃喝呀,别说有八项规定了,即使以前没有八项规定,他作为一名乡镇教师,也没有机会公款吃喝呀。不过,基层不比大城市规矩,社会运作更多是依靠人情,那么自然而然,平日里为了维系感情,少不了隔三岔五便约上三五好友小聚一场,加上县里属于熟人社会,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你不得去捧个场?虽说上级现在对红白喜事也有规定,严禁大操大办,不过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你不让大操大办,他便化整为零,如此一来,酒桌自然成了常常光顾之地。
表哥进一步解释道,坦白讲他本人对吃吃喝喝这一套也是一肚子苦水,表嫂生气发火他也理解,不说长期频繁吃喝对身体损害比较大,但说经济账也不划算。以县里的红白喜事为例,一般朋友也得随上200元的份子,碰上领导或者关系好的,份子钱最少也需要500元,可表哥一个月才2000多元的工资,这样算下来,一个月除了混个肚儿圆,基本上也就不剩什么钱了。可身处社会,特别是基层社会,这类饭局也的确难以拒绝呀。
人作为社会一员,不可避免要和其他人产生联系,必要的交际应酬自然也少不了,不过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交际应酬频率过高、成本过大,势必会影响家庭、工作,岂不是得不偿失?表哥听了,苦笑一声,说影响家庭是肯定的,但对工作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可就不一定了。表哥说,当初刚参加工作时,每天都是到得最早走得最晚,到学校就擦桌子拖地打扫卫生,然后备课、批改学生作业,干工作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晚上下班后回到家里就算躺在床上,心里想的还是明天怎么把工作干得更好。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小刘,上班第一件事便是翻找电话本,今天找老乡,明天找校友,每天都忙着安排饭局,唯独不见他对工作上心。表哥说当时他心里对小刘的做法颇不以为然,谁知没几年小刘便被提拔到教育局任职了,现在已经成了领导,可表哥依然还是每天擦桌子拖地批改作业。
表哥说对于小刘的高升,开始时他想不通,心里也埋怨领导识人不明。不过随着年岁渐长,如今也渐渐明白,这事要怪还得怪自己没把自己推销出去。毕竟领导不是万能的,自己再埋头苦干,可领导高高在上,两者之间鲜有交集,提拔岂不是奢望?表哥说现在自己频频参加饭局,还不是为了把自己推销出去?!听了表哥的解释,又看看表嫂,我心里是暗暗叫苦:今天这理可真不好评。 无奈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