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里的隐秘法则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卢先生)
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很多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文,听得越多,看得越多,发现看似枯燥乏味的公文里暗含着机关运转的隐秘法则。
很多公文里会提到这么一句话:不让老实人吃亏。实际上,在机关单位里,吃亏的往往是老实人。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一家省管国企在干部选拔竞聘中,提拔的四个女同志均是“领导家属”。一位女同志的老公是电视台台长,大老板想出现在“新闻联播”的画面里得指望台长点头;一位女同志的老公是市财政局局长,单位对很多优惠政策的争取得仰仗局长签字……几位公认的工作能力强的老实人,在岗位上勤勤恳恳,熬夜加班写材料赶报告,至今仍是主任科员。对此,大家心知肚明,知道这样的安排于公于私都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一位在央企上班的朋友说,他们单位位于一个十字路口,单位为在路口执勤的交警办理了食堂饭卡,方便交警就餐。凭此,单位员工可以享受车辆停放在辅道不贴条的特权,还可以享受经由辅道左拐的福利。一个交警就可以调动这么多的资源,更别提领导家属了。中国是人情社会,提拔领导家属比任何套近乎的方式更有人情味儿,透着自家人的亲切和熟络,成为最佳的感情黏合剂。他们以光明正大的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而众多的老实人则成为这个共同体的牺牲品。老实人内心会有不平,但不会不平则鸣,而会不平则怨。这或许是机关单位怨气郁结的原因所在。
“同甘共苦”也是一个高频成语。在公文中的表述往往是这样的:“广大干部员工同甘共苦,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人说,其实“同甘共苦”得这么理解:领导同甘,员工共苦。在一家银行总行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在他们行,领导和员工两极分化严重——中层以上领导在30楼吃自助餐,菜品丰富;员工在地下一层吃大锅饭,菜品单一。中层以上领导查体在三级甲等医院,查体项目多而全;员工查体在三级乙等医院,查体项目少。身处最基层的员工往往背负20多项考核指标,完不成指标就扣工资扣奖金,身心俱疲、苦不堪言;领导身处高位,拿着员工10倍甚至20倍的工资,享受各种特权带来的便利,何谈同甘共苦?
另一个常见短语是“提高效率”。什么是效率?效率就是尽可能缩短互相扯皮的时间。一份公文,经由机要秘书分发、办公室主任签阅、大领导签发、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发,转到具体工作人员手中,往往小半个月过去了。其实,大家都是按照程序按照规定办事,没有什么错儿。有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为了报销出差补助,最多的一次楼上楼下跑了21趟,出差前要先备案,需要找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勤中心负责人签字,出差后填写各种单子,再找部门负责人签字、财务人员审核、后勤中心人员审核、后勤中心负责人签字,当他拿到出差补助的时候,内心没有丝毫喜悦,反而是莫名的悲哀。审核是必需的,但效率如此低下,表面上看浪费的是时间,实际上消耗的是人的精气神儿,久而久之,人就会疲于应付,单位也显得暮气沉沉,没有活力。 隐秘法则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