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协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蒋平)

退居二线的同事大兴,近日饱受不明原因的外地来电骚扰。内容都是要他订书、开会、买茶叶的,弄得不胜其烦。他甚至找得准骚扰源,到电信公司一咨询,被告知除非换号码,否则这些莫名其妙的骚扰无法消除。而老号码联系的亲戚朋友太多,换掉又不方便。“都是那家僵尸协会给害的。”大兴愤愤地说。

大兴所说的那家“僵尸协会”,是一家行政单位主管的培训协会。10年前成立时,它可是个香饽饽,什么培训、赞助、订书等统统可以往里装。每年,领导一纸通知,便有不同身份的会员源源不断往那家协会的账户里汇款。仅会费一项,协会为在职人员带来了不菲的福利,还养了三个有关系的临时工,这三个人平均每年上班时间不足两个月,待遇却比正式人员还高。去年以来,随着“八项规定”的全面铺开,协会会费不能超标准收取了,外出考察等活动不能搞了,三位关系户先后被辞退,并且上级有规定,在职领导不能兼任协会的负责人。不过,协会作为一级工作载体,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还得继续存在下去。在这样的时候,有人想起了大兴,觉得他才是新任协会会长的最合适人选。

碍于面子,大兴当了两年“会长”,没开过一次会,没拿过一分钱补助,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接了无数。应大兴的强烈要求,我去协会的主管部门社科联及民政局,想撤销这家名存实亡的协会。意外的是,两家主管部门都不希望撤销,还解释说,全市像这样的“僵尸协会”有不少,大部分单位都没有撤销,一些协会还在开展活动,希望我们继续履行协会职责。办事人员委婉提醒我,协会的存在,有一系列看不见的好处,诸如:聘请一些专家来讲课,讲课费用可以利用他们的收据入账,不用交税,也不受财务审查;以协会的名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可以充现职人员使用……见我执意要撤销协会,主管部门又开出一大堆撤销清单:要审计事务所出示财务审计证明、法人代表证件、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等十几道程序。这么多的项目,单看第一项就头大,我感觉,主管部门是要我知难而退,让“僵尸协会”继续存在下去。

名存实亡的“僵尸协会”,损害的是部门形象,促进造假之风的盛行。一批“三乱协会”取消之后,基层部门无不拍手称快,但是,为何还有相当一部分协会如百足之虫,僵而不死呢?主管部门不希望撤销,是因为协会的存在有政绩资本,同时方便做他们的“小金库”;银行方面不希望撤销,是可以在这些公办的协会身上收取不菲的管理费;行政部门不希望撤销,是恋着协会之前带来的种种好处,一些人仍然心存幻想,一直在等东山再起的机会。 僵尸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