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诗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余毛毛)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多么让人迷醉的一句话!这一年里来,我也干了几件颇有诗意的事,想尝尝诗意栖居之美。但干了后,内心却充满沮丧,感到大地处处拒绝我的诗意。

第一件事是我想到近郊的一个空村住几天。听朋友说,那个空村生活设施很完善,有水有电有网络,村子在山上,去时要走20分钟的山路,村民们嫌交通不便,于是在山下盖了新房。村子里只有几对老人住在山上,几十幢房子都是空着的。我去了,因了朋友的介绍,村口一位退休的中学老教师热情地招待了我。他的家真是让我赞不绝口,羡慕不已——前有溪水,后有竹林,屋前的空地上有大树,还有一棵盛开的栀子花树,他们家有好几间空屋,欢迎我去住。我想我只要带几本书和一台笔记本电脑来就行,这儿所谓的交通不便对我不是问题。酒足饭饱后,我又到屋后转了转,顺着竹林里的一条小道走到头,我一下子呆住了,因为一面山坡上全是垃圾。那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积聚的垃圾,而是得很长时间才会有这样的规模,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伤口,镶嵌在这青山绿水中。我当时就打消了到这里小住的念头。

再就是我听说邻县有块湿地,年年有天鹅、大雁之类的候鸟来,于是在秋天我去了。我没搞准日期,去时鸟已飞走。水面并不大,大部分地方都已干涸,长满了青草,像一片草原。老远望着,挺赏心悦目的,可一走进去,就不是味了,因为草丛中到处有破鞋、农药瓶、酒瓶、蛇皮袋、方便盒、塑料袋、易拉罐之类的东西。我兴致全无,匆匆离开。

我家搬到长江边住后,长江南岸让我神往不已。江南那边不是城市,是乡村,隔江而望,树木葱葱,芳草萋萋,油菜花儿黄黄,很是美丽。我过江也很方便,轮渡就在楼下的马路对面,坐船过去也就10分钟左右,于是我就去了。这一去又是大失所望,因为那江滩几乎无法让人待得下去,不仅有湿地上的那些垃圾,还有许多建筑垃圾;更因为堤坝下就是村庄,村民们用粗大的管子将污水直接排向江滩;另外还有一个养鸭场,臭气熏天,令人作呕。

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有些垃圾自然可以理解,公共设施也不能管得了所有的地方,但人一到荒野乡村,就觉得这地方没人管,就可以随意抛掷垃圾甚至把它当作垃圾的堆放地,我觉得这就有问题。物质文明发达了,精神素养跟不上,管理也跟不上,那人就没有什么幸福感可言;人不是天天关在家里洁身自好就可以满足的动物,毕竟心灵也要舒展,也有与天地万物交流的欲求,但如果处处肮脏,那么这一切均无从谈起了。 安放无处诗意

上一篇: 老杨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