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混过关的抄袭

作者:薛巍
蒙混过关的抄袭0海明威的阅读量很大,他好像在旅行时总会带着书。但有一次他翻车了。海明威小儿子格力高利回忆说,他18岁时跟父亲说自己也想写作,海明威让他写一个短篇小说,亲自给他批改。格力高利把稿子交给海明威后,海明威说写得非常好,但有一个地方可以改一下,“你把‘突然之间’(all of a sudden)改成‘突然’(suddenly),用字越少越好”。格力高利说,这篇小说其实他是抄袭屠格涅夫的,他只是改了背景和人名,海明威没有看出来,因为他可能没有看过那本书。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海明威的小儿子是在学校里抄了屠格涅夫的一篇小说参加作文比赛,最后拿了第一名。海明威知道后很生气,觉得儿子的老师太没水平。

海明威是个挺幽默的人,他开玩笑说,儿子学写作时抄袭,让他以为自己很有天赋,等于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他在取笑其他作家时真是别开生面,说“纪德没有什么引人向上的东西……奥西多·德莱塞写了那部乏味的《美国的悲剧》,你读他的作品得戴上氧气面罩,服安非他明才不至于睡着。他们把奖金给了辛克莱·刘易斯。可能他们见了他这副尊容,以为他准是受过苦,因此精神高尚,思想令人振奋……赛珍珠后来写得太糟糕了!”

有一句名言:“码头是一座失望的桥,但是盯着它足够久的话,你可以梦到它通到了海峡对面。”有人发现,“码头是一座失望的桥”这句妙语其实是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那里借用过来的。

美国诗人尼尔·鲍尔斯写过一本关于抄袭者的专著,叫《供人取用的词语》。他为各种有意或无意的抄袭做了辩护。“许多现代主义作品——例如《荒原》和《芬尼根的守灵夜》——都是典故和引文的拼贴。后现代主义理论想要驱逐作者,创造一个互文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本书只能通过与其他书的联系来阅读,每一个看似创新的东西都来自同一个匿名的原始来源。”

有时作者会不由自主地误以为前人写的文字是自己的。丁尼生写道:“当一首诗在作者脑海中嗡嗡作响时,他可能不知道这是不是他自己蜂巢里的蜜蜂。”荣格提到隐性失忆症和高度无意识表现。即使作家知道某一段已经被别人写过了,他们也会有一种命中注定是作者的感觉,以至于他们还是会抄袭它。

许多借用过来的句子太有名了,都遮盖住了原作的光芒。美国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说,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时,美国总统里根发表了一篇讲话,结尾说宇航员们“挣脱地球的捆绑,冲上太空,去亲抚上帝的脸庞”。他敢肯定这句是抄来的,后来他终于想起来,它是诗人约翰·麦吉《崇高飞翔》中的一句,华盛顿第九频道每天结束播映时都会读这句诗。希钦斯认为发现作家不自觉的抄袭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他还是把他的这个发现公之于众了。 抄袭

下一篇: 司仪与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