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中年电影爱好者,在电影院睡着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metro
上个月,我买了个电影院的套票,算是给自己的年末小慰藉。套票内含三张票,可以看任意三部片子。
好些年没进电影院了,坐下时我心想:“电影还是得在电影院看,家里的大彩电再高清,音响调到最大声,也比不上这儿。”第一场电影,我坐在舒适的软椅上,心情愉快,毫无防备就进入了梦乡,醒来后发现自己半张着嘴,有些狼狈。这年头,一个人会在电影院睡着,是不是能说明点问题?
说起睡觉,我们家当数我爸最在行。平常在家,电视机一开,五分钟不到准保呼噜声大起。我妈瞅他一眼,悄没声儿换了个台,一边看一边默默留意,觉着他快醒了,赶忙又调回来。我爸伸个懒腰换个姿势,继续看。剧情早跳过一大截,他浑然不知,嘟囔道:“这广告怎么还没放完?”我妈笑着说:“刚才你又睡着了吧?”
我爸立马坐直,恼羞成怒:“绝对没有!不信你考我,刚才演到哪儿了?”
有一年我们全家去看《西虹市首富》,我特意挑了这部老少咸宜的片子。电影开始没多久,我瞄了眼我爸,发现我妈正使劲戳他:“老头子醒醒!丢人啦!”我爸的呼噜声,在没有配乐的间隙,格外清晰。
我一直以为自己不会遗传这个“基因”,因为我是个地道的电影迷。二十来岁时,什么片子都看,DVD一次至少看两部,周末能刷通宵。
可如今,人到中年的本电影爱好者,居然也睡着了。
我不服气,这不符合常识。我平时睡在床上,从没有睡得这么沉过。这得怪电影院的椅子过于舒服。有的还是半躺式,垫子完全遵照人体工程学设计,无缝贴合身体轮廓,有些影院甚至提供毛毯。低头往扶手上一看,还可以扫码按摩呢,5块钱15分钟,看电影不耽误按摩。
第二场,我换了张硬座,后脑勺搁在椅背上挂不住,几分钟就得调整一下姿势,绝对睡不了。可到底失算了,这场看的是一部粤语片,听不懂的广东话无疑是最佳白噪声。即使身体磕磕绊绊,但架不住意识再次进入梦乡。
最后一场,我选了个娱乐大片。音响震耳欲聋,画面电闪雷鸣,等我醒来的时候,电影已经接近尾声。银幕上的画面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我揉了揉眼睛,感到一种微妙的违和感,就像在平行世界中穿越了一般。
我看了看周围,电影院里大多数人还一动不动地盯着银幕。右侧坐着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他的头微微仰着,眼镜歪斜在鼻梁上,仿佛随时可能滑落,却始终稳稳地停留;左侧是一个戴着毛线帽的老头儿,手里握着半杯未喝完的矿泉水,安静得仿佛雕塑。他们好像睡着了,又好像都还醒着。如果这是一场“一二三木头人不许动”的游戏,所有人都是获胜者。
走出电影院,夜色已经完全笼罩街道。我站在街头,想起电影院里那些和我一样“看起来”昏昏欲睡的观众。原来中年人的疲惫如此相似:白天拼命,晚上不得闲,只好在黑暗中短暂地逃离现实。过着平凡人生的人们,来到电影院看别人的故事,最后意外收获第三种人生。
睡着,或许是另一种生活的渴望。在这暗室里,摘下疲惫的面具,做做自己的梦,暂时逃离那些琐碎的烦扰。不必回复邮件,不必应付领导,不必思考明天的工作,只需要闭上眼睛,任凭意识在半梦半醒间漂泊。这何尝不是一种解脱?睡着,于是获得了一种奇妙的自由。
当电影散场,灯光亮起,再次回到平凡日常。 电影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