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32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周六早晨八点不到,我给爸妈打电话,他们就已经到达15公里外的老家了。我叹了口气,打电话告知姐姐。姐姐也很无奈,随后就跟我计划一起回老家。
抵达老家后,我们径直去北屋放东西。北屋的桌上放着保温壶和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个玉米面馒头和一头洋葱,除此再无其他。这就是我76岁、双双做过大手术、干活儿干得汗流浃背的父母为自己准备的午餐。
这才是我的爸妈。姐姐双手叉腰,突然升高嗓门:“你们中午就吃这个吗?知道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吗?知道是在给我们找麻烦吗?你们为什么就得受这份儿罪,是没钱吗?”姐姐怒视着那个馒头和洋葱,恨不得把它们捶碎扔掉。我也想爆发,但又怕火上浇油,便忍住了。站在院子中央的爸妈一句话也不说,他们用默不作声来对抗我们。这个策略是我爸教给我妈的,就是不管我们怎么生气,他们就是不回应。这几年,类似于这样的战争在我们家频繁发生,是我和姐姐最头疼的事情。
我的老家在城市西北角,爸妈住在城市东边,回一趟家,倒车需要一个半小时。但就是这样的距离,爸妈每周至少要回去四次。回老家最主要的目的是收拾。老家周围几个村子已经陆续拆迁,我们村的人就认为自己的村子也要马上拆迁。我家已经搬出来几十年了,老家的房子里依然存放着父母早年攒下的家当。这些家当一点也不值钱,废铁、废木头、废家具,找个收废品的一次就能给拉走,可他们却不让,非要自己回家一点点收拾。
他们“收拾”了好几年。他们边整理边变卖,看到房子哪里破了,就顺带维修,说是怕撑不到拆迁,会有别的问题。维修是个大工程,只要不主动停止,永远都有项目。到现在,东西南北屋以及门房的墙已经被粉刷了一遍,门房地面重新抹了水泥,西屋地面正在铺地砖,已经严重超出了最初收拾的目的。
就说今年夏天吧,他们经常赶第一班车辗转回到老家,流着大汗收拾完东西,再顶着烈日拉到村外的废品站变卖。他们在大伏天里穿着补了好几个补丁的长衣长裤,号称躲蚊子,实则是和泥铺砖。他们在高温下干着年轻人都干不来的体力活儿,吃着没营养的饭,透支消耗着自己。
我们不停地劝说,却无济于事。于是,我们退步,让他们掌握节奏:回去也可以,把吃的喝的准备好,至少输入的能量大于消耗。这一点他们答应得好好的,却不照着去做,因为我妈舍不得。她每次去超市采购,买回的只有最基本的饭菜,有营养的水果、肉类一概不买。所以他们回家吃的饭永远都是馒头就水,再加个自己种的洋葱。没办法,我和姐姐买了牛肉、奶、鸭蛋、水果等东西送到他们那里,他们根本不带,直接冷冻。以至于肉眼看见的状态是,他们变得越来越疲惫。
最后我和姐姐硬给他们约了体检。结果出来,两个人的蛋白值都偏低,营养的确不良。大夫给出建议,让他们一定要加强营养,不要劳累过度,注意休息,保护之前的手术治疗效果。有了这一剂药,爸妈收敛了不少,开始注意饮食,但回家劳作的节奏一点没少。理由是人老了必须有事做,必须活动,而这样的劳动正好适合他们,又因为是自己的老家,他们心里还挺高兴。
我和姐姐不再跟他们争论,因为没有效果,也理解他们这样的奔波劳累其实是对老家的不舍。我们只是约着周末一起去超市采购,食物做好后放到老家的冰箱里。我们尽力而为地去辅助他们完成现阶段与老家的相互需要,除此,再无他法。
(读者 静水)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