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肉价格:连跌一年
作者:邢海洋截至11月,牛肉价格已经连续12个月下跌,降到61元/公斤,一年跌去15%。下半年国际牛肉价格反弹,国内仍无起色,高高在上的肉中贵族越来越平价,养牛户苦熬却等不到反转。这一切是缘于进口,还是消费不振?
很多人把国内牛肉价格的一路走低归结为中国与阿根廷的货币互换,35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在6月到期,阿根廷为了换回货币要出口换汇。的确,为了扩大出口、筹集外汇,阿根廷将牛肉出口的关税降到了“零”,这刺激了出口。尽管我国是阿根廷牛肉的第一大进口国,但阿根廷牛肉并非是我国最大的进口牛肉来源,我国最多的进口牛肉来源是巴西,阿根廷排在第二,且今年前10个月的47.6万吨进口量远远少于从巴西进口的105.2万吨。另外,阿根廷牛肉出口与货币互换的因果逻辑也是存疑的,互换临近到期的时候两国又延迟了执行的期限。
今年1~10月份我国的牛肉进口量达到228.13万吨,比去年增长3.32%是不争的事实。从南美进口的多是冷冻肉,价格相对便宜。今年前三季度进口牛肉均价折合成人民币不到35元/公斤,远低于国产牛肉的价格,且进口牛肉量相当于同期国内产量的近四成,低价牛肉量大,再叠加今年的消费降级,于是全年牛肉价格一跌再跌。
就价格走势而言,今年的国内和国际牛肉市场却是冰火两重天。国际涨国内跌,牛肉价格在逐步靠拢,国内养牛户感受到的市场寒意,更多地来自于中国与海外牛肉巨大的价差。截至2024年10月,国际市场牛肉价格指数较1月份上升了12.4%。可前10个月,澳大利亚出口到美国的牛肉平均价为6.23美元/公斤,折合成人民币为44.86元/公斤,仍远低于国内价格。巴西牛肉的价格自2024年6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上涨,累计涨幅达到三成,价格约为44元/公斤。10月巴西牛肉的出口总量为27万吨,其中对华出口16万吨,占该国当月出口总量的近六成,创新高。
中国并非不保护自己的畜牧业,通常进口牛肉都有12%的关税,只是对实行自贸协定的国家予以减免,如对新西兰实行零关税,对澳大利亚自2015年起关税逐年递减1.2%,今年其关税已归零,但仍受到进口配额的限制。
牛肉价格海外大涨国内大跌,中国的进口量搅动着国际市场。海外市场牛肉价格止跌回升,也给国内养殖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一把双刃剑,对内却是弊端颇重的。既如此,牛肉市场为什么不回到两年前“两不相扰”的状态,各自安好?疫情三年,尤其是疫情中后期病毒变异,能够随着冷冻肉漂洋过海,中国与海外的畜产品贸易陷入僵局。国内的牛肉价格基本保持在80元/公斤以上,且随着牛肉价格连年涨,给人以养牛永远赚钱的印象。回乡创业,很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养牛。彼时的牛肉进口,只能起到给国内疯牛市场降温的作用,改变不了牛肉价格高高在上的大趋势。可疫情过后,畜产品进出口恢复正常,国内养殖业便压力重重了。
在全球畜牧业的格局中,我国毫无比较优势可言。澳大利亚人烟稀少土地广阔,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更是牛羊生长的天选之地;巴西雨水充沛牧草疯长,土地和饲料资源都使得那里的畜牧业有着全球顶尖的生产力。巴西的耕地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千米,被誉为“21世纪的世界粮仓”,其草场面积相当于耕地面积的3倍。2022年巴西牛存栏量达2.344亿头,比人口还多,肉牛产业是巴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
贸易摩擦日渐紧张,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到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贸易壁垒,南美成为中国工业品出口依仗的地区。作为贸易互惠的条件,那里的农副产品大量进入中国也是大势所趋。2025年进口牛肉的冲击还会继续,养殖业须直面新的竞争环境。 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