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的老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一朵云里最近与闺蜜来了一场流行的“老派约会”——不用聊天软件发临时的简讯邀约,不在繁忙的日程里见缝插针,而是郑重其事地打一通约会电话,空出一整个不赶时间的休息日,穿新买的格子花纹外套但不喷浓烈的香水,化简单的淡妆戴上姐妹款毛线花朵发夹,不去只为拍张“到此一游照”毫无体验价值的网红打卡地,而在生活气息浓郁的街心公园里散步聊天,去电影院抱着原味奶油爆米花和现打冰可乐看一部重映老片,找一家热闹的家常饭馆认认真真吃一顿饭,全程关掉分散注意力的手机,讲无关情绪也没什么营养的老派聊天,度过了比凑份子更郑重,比特种兵更充实,比初相见更雀跃,比纯发呆更轻松的一天。深刻体会了《老派约会之必要》中的箴言:“我们要不涉核心相亲相爱,走整个城市。”
流行的老派正在席卷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世纪70年代户均一个的猪油搪瓷盆摇身一变,装上沉甸甸的半盆戚风蛋糕和新鲜草莓,再点缀些粉花绿叶和复古花边的老派奶油,顷刻激活记忆审美基因,击溃一众华丽的进口西点,成为“硬控”年轻人的“时尚甜品”。《老派少女购物路线》写道:“人生须有旧物相伴,回忆才能轻轻地附上。”高大上的购物中心不再引人注目,烟火气十足的菜市场、人情味厚实的小卖店人声鼎沸,灯火通明的摩登城市令人审美疲劳,不及一场老城深巷砖瓦间的city walk韵味十足。
无论是某个尘封旧事的物件,似曾相识的画面,脍炙人口的台词,深入人心的文学,流行的老派都会带有奇妙的“普鲁斯特效应”——上世纪90年代TVB港剧中的一句“呐,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咯”,将人瞬间带回暖黄复古色调飘着黄咖喱和奶茶香气的茶餐厅。《小巷人家》中永远吃不完的绿蛇瓜令东西厢房两家人“见绿色变”,也让西南观众忆起冬天灶台上不下锅的炖白萝卜和豌豆尖。《重庆森林》里“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的王家卫式数字标签,细腻伤感的文风,唤醒主角和观众心中那段湿湿霉霉的青春记忆。
如果把流行的老派放在时尚圈中,则更凸显其经久不衰常见常新的特质。从赫本时代风靡的大蝴蝶结,今年又兜兜转转卷土重来,与泡泡袖、波点裙、羊毛卷并称为“在逃公主”系列必备四件套。老相簿里妈妈辈的流行饰品“大肠圈”,以全新的欧莎材质和缤纷色彩,与蓬松的长裙、马尾辫、齐刘海儿完美适配。
但流行的老派并非单纯一味的“反古”,如果把流行当作对当下生活方式的寄望与追求,那老派则是对昔日岁月的惦念与长情,流行与老派相遇总能擦出新的火花。正如《东京八平米》的作者在东京新旧交织的“老派市井”生活——时尚的都市拥挤繁忙,八平方米的空间清淡极简,食材日买日清,去只有旧杂志度时的投币式洗衣店洗衣,到坚持用木质脸盆的老铺钱汤洗澡;如果不小心错过了当天回家的终电,也不必焦虑,到老派影院看一场通宵电影,或在早上八点关门的夜行沏茶店,喝一杯深烘黑咖啡,吃一片夜宵兼早餐的奶油吐司。 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