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2.0

作者:邢海洋

整个11月,关于中国进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期盼暗流涌动。可随着年会于11月28日在温哥华落幕,中国的申请被搁置了。明年特朗普入主白宫,中国的贸易面临着愈发复杂的环境,寻求贸易突破变得紧迫,但破局尤其艰难。

由亚太国家牵头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已运作近6年,随着首个非创始成员国英国的正式加入,12个成员国的GDP之和约占全球GDP的1/6,虽然美国在7年前已退出,但仍有巨大的经济吸引力。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来,最初由智利、新加坡、新西兰、文莱于2005年发起,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相互取消关税。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热度渐高,美国退出后由启动TPP谈判的11个亚太国家共同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宣布“已经就新的协议达成了基础性的重要共识”,改名为CPTPP。

目前亚太地区拥有两个主要的贸易合作机制,另一个是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12年由东盟发起,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不难看出CPTPP与RCEP成员国的主要差异在美洲,CPTPP拥有北美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南美的智利和秘鲁,如今又加入了欧洲的英国。加入CPTPP对开拓北美市场大有裨益。

特朗普尚未正式履行总统职责,但按照此前的做法,已经在社交媒体上要求给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关税,目的是要求两国与之合作杜绝非法移民。这不是贸易行为,而是以关税为武器的政治行为。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旋即表示,墨西哥计划取代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她提到,墨西哥的选项有两个,要么在墨西哥本地生产某些零部件,要么依靠北美公司。但无论如何,都要取代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加强与美国的经济联系。这意味着不管美国是否还在CPTPP框架之内,中国的产品通过在墨西哥组装以打开美国市场变得异常困难了。

不止墨西哥,RCEP成员国中的越南也面临着美国加关税的威胁。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从2017年的38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040亿美元,占越南出口总额的近三成。对美国出口是越南经济增长的引擎,现在也面临着被加关税的危险。特朗普曾称关税是“字典里最美的词”,早在2019年便将越南称为“最恶劣的贸易实施者”。一旦美国对越南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出口企业,还包括以越南为生产基地的外资公司。

拜登当政的4年,压在中国企业头上的关税并没有取消。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约一半被加征额外关税(包含豁免)。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值约为4318亿美元,其中约29%的商品被加征25%的关税,18%的商品被加征7.5%的关税,53%的商品未被加征额外关税。此后,美国又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提高4倍达100%,对钢铁和铝产品征收的关税从之前的0~7.5%提高到25%,对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产品征收的关税则翻倍至50%。

特朗普竞选期间曾提出对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鉴于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外界普遍预计的关税水平是40%,而11月25日特朗普公开表态中提及的关税水平似乎有所缩水,为加征10%。

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为4272.4亿美元,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同时,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总额达到1478.1亿美元,是历史第三高。但整体上中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国仍是美国,原因不难理解,唯有美国可通过印钞购买海外货物,其他国家却是不能的。

当贸易摩擦2.0来袭,这将是一次更为严密的封堵。但对于4年后的科技制造业而言,中国企业已经获得了更多的韧性,硬性封堵的空间不大了。 贸易摩擦

上一篇: 武英殿的底本
下一篇: 嗅觉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