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走出ICU

作者:邢海洋

9月,京东七鲜在北京开设首个前置仓,以加速送达时间。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去年底每日优鲜退市,还不到一年时间,各大电商平台上“半小时达”“小时达”的大字招牌越来越显眼,前置仓又回到赛场,半小时生活圈的生鲜和百货又引来电商竞逐。

前置仓的探路者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主打的便是半小时送达,它们的布局定位于社区,通常以两三公里为半径建仓。但前置仓的租赁成本高,和社区小菜店相比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也是生鲜电商苦苦支撑、每日优鲜退市、叮咚买菜大收缩的原因。然而,今年二季度叮咚买菜的商品交易总额达到62.2亿元,同比增长16.8%,净利润更是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近13倍,实现了2021年以来最高单季净利润。经济下行、消费普遍降级的2024年,叮咚买菜惊艳转身,股票也起死回生,从1美元涨到4美元。

生鲜电商命途多舛,叮咚买菜居然走通了前置仓的道路,这无疑给行业注入了强心针。两年前电商资本大撤退烧钱模式终结,即便如美团那样的大厂也关闭了北京等城市的社区团购,被广为看好的后置仓模式尚且不能维持,美团却保留了在北京的美团买菜的前置仓。这当然和美团集中于外卖业务,派送更有竞争力有关,但也隐含着对前置仓前景的一场豪赌。并且,这场豪赌赌的不仅是大爷大妈们的买菜习惯,更是年轻一代的购物方式观念和上一代人的不同。

国庆节前港股的大涨中,美团是最受外资关注的互联网股,市值从6000亿港元升到万亿港元,还曾一度翻倍。除了估值修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小象超市的预期。美团二季度新业务营收为216亿元,超出市场预期的205亿元,其中小象超市销售额增长强劲,整个季度新业务仅亏损13亿元,少于市场预期的亏损21亿元,而在一季度新业务还亏损28亿元。“生鲜+百货”的外送,迅速从揽客阶段的浮亏向盈亏平衡点转变,前置仓之存活和壮大,似乎成为定局。

叮咚买菜之所以业绩大逆转,就在于它的求生欲,此前它的战略是“规模优先”,在全国扩展圈地。失去融资渠道后,叮咚开始退守大城市,放下野心勃勃的前置仓版图,从零散的二、三线城市退回到华东市场,“效率优先”降本增效。开通小象超市的城市,也是集中于一线和准一线城市及其周边,比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廊坊、佛山、武汉、苏州和杭州,这些都是人口密集、生活节奏颇快的白领之城,居民工作繁重,生活节奏快,收入也更高。消费者没时间到实体店采购,宁愿付费购买“跑腿”业务。

这些一线、准一线城市,无一例外又是商业地产集中的地方,租金高昂,开实体店费用高,商品中包含着畸高的房租费用。前置仓虽位于同一区域,可避开“金角银边”,在偏僻的社区角落乃至地下室建仓便会省下大笔的租金。商场购物者看中消费体验,即便是大型综超也得给顾客留出“逛”的空间和广有余裕的视觉体验,前置仓自可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尽可能多地储存商品。

今年实体商业不景气,可山姆店人流如织,偏居小城的胖东来逆势扩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警惕其实也是社区小店被电商分流的一大原因。把前置仓从ICU拯救出来的,也有“90后”“00后”更“宅”的因素,他们不再像上一代人那样热衷于“逛”,也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前置仓和“宅”一代更匹配,相得益彰。 前置仓

上一篇: 《明臣奏议》
下一篇: 久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