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视直播带货的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海立斯我几乎没有在网络直播间买过东西,说高尚点我是想帮助那些干实体经济的,也觉得快递不环保,能在家门口买的东西,为什么非要让商家从千里之外发过来?偶然看到直播带货的,心动想买,但根本搞不清楚什么1号链接、8号链接,也生怕没使用那些额外的优惠、免单名额,该占的便宜没占到。
各种网店里,最好卖的应该是十几块或几十块钱的东西,比如垃圾袋、靠垫,反正就那么点钱,即使吃亏上当损失也不大,买来之后发现质量很差,扔了就完了,质量好的话就赚了。对于卖家来说,也是蒙一个算一个,就靠量大,卖一个哪怕赚一块钱,卖五万个,就能赚五万块。
许多直播间卖的是普通牌子的东西,因为这种东西一般人并不知道它在别的地方卖多少钱。如果卖的是大牌化妆品,顾客能判断出是不是真比其他地方卖得便宜。国际大牌为什么要跟带货主播合作呢?我也不明白。它们平时不愁卖,甚至根本不想卖出去太多——如果人人都在用,就显不出它们高级了。或者大牌卖的是自己家的低档产品,先把顾客吸引过来,希望他们以后买些更高级的。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其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一样的商品,价格应该也一样,但我们常常发现,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身价是不一样的。英国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在《卧底经济学》一书中说,电影院里的爆米花卖得很贵,餐馆里的酒卖得贵。电影院里的爆米花卖得贵,跟景区的食物卖得贵是差不多的道理:对出来玩的人来说,已经做好了大手大脚花钱的心理准备。出来玩当然可以跟平时一样节省,比如从家里带零食,或者只玩不吃。而那些出来玩的情侣,不想在同伴面前显得小气,就会愿意买高价的饮料和食物。餐馆里的酒卖得贵,是希望买酒的顾客少一些,因为喝酒的顾客就餐时间拉长,占座太久,卖酒赚的钱可能还不如再招待一桌客人挣得多。
商场还经常搞减价促销,他们为什么宁愿“少”赚钱呢?一种解释是,有些顾客不在乎价格,但有些顾客会反复挑选、比较很久才出手购买,所以对商店来说,高价可以套住忠诚的(或懒惰的)顾客,低价可以吸引住喜欢便宜货的买家。中间价位没有好处:价格不够高,无法从忠诚顾客那里多赚钱;价格不够低,无法吸引便宜货买家。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如果价格保持稳定,那么即使对价格最不敏感的顾客,也知道在哪里能买到便宜商品。所以商店不能坚持高价或低价,而应在两个极端之间跳来跳去。
带货主播会在直播间展示一些商品的质量和效果,我的感受是,大部分鞋子都不会让你崴脚,大部分零食的味道都很赞,它“卷”任它“卷”,我就选基本款。 直播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