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要么被改变

作者:张斌
改变,要么被改变08月10日,巴黎奥运会倒数第二个比赛日。中国一日六金,巴黎夜色和北京晨曦之间,稳坐金牌榜首,感受着美国在最后时刻的追赶。1984年,中国决定奥运军团挥师天使之城,一举拯救冷战末年完全撕裂的奥运会,40年过后,中国正安然享受着光之城当中每一个奥林匹克的日子。如果没有当晚那封飞入奥林匹克合作伙伴邮箱中的签名信,大多数人铭记这个日子的理由应该是中国的金色收官以及库里的三分球四连中吧。但是,在那封简单电子信笺签下名字的巴赫主席在当天举行的第142届国际奥委会全会上郑重宣布,不再谋求连任,让12年的任期在明年6月缓缓落幕,捍卫奥林匹克宪章尊严,新征程需要新领袖。

去年10月,国际奥委会全会来到孟买,印度心旌摇荡,对承办2036年奥运会表达了饱满的兴趣。那一刻,多位委员劝谏巴赫主席考虑修改宪章,延长任期,继续引领奥林匹克航船。2001年,盐湖城申奥丑闻曝光之后,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紧急展开应对,那一年全会中,81岁的萨马兰奇黯然结束21年的主席任期,留下了一项重大改革成果,未来主席任期极限为8年再加4年。那一年,巴赫48岁,为国际奥委会已然工作11年。12年后,71岁的罗格在经历了标准的12年任期后卸任,花甲之年的巴赫在6位竞逐者中脱颖而出,同一年成为历史上第九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也是第一位来到这一领导者位置上的奥运金牌得主,也是第八位来自欧洲的主席。

原本有种说法,国际奥委会不会在巴黎做出关于主席任期的明确决断,但就在全会的最后时刻,巴赫主席还是以一席精心准备的讲话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一段历程画上了未来式的句号。身为国际奥委会长期的法务负责人,13年前巴赫曾积极投身宪章修订,是关于主席任期条款调整的坚定推动者。在讲话中,巴赫强调身为主席必须自觉维护自我设定的治理体制最高准则。上任伊始,巴赫坚定推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拯救奥林匹克运动于纷乱时代。在巴黎的讲台上,巴赫再一次引用了《议程》中曾经无数次激励大家庭成员的箴言——改变,要么被改变。而这一次,他深情道出肺腑之言:“改变,要么被改变,之于我亦然。”多家媒体在报道这一历史事件时,都聚焦于这一表达,“眼中泪光莹莹”的细节也捕捉到了。

明年3月,国际奥委会全会将选出新主席,6月份正式交接,巴赫与罗格主席一致,也将以71岁功成身退。料定明年至少有两次历史转折点浮现,届时巴赫定然会有动情表达的,聆听他在巴黎的这一次讲话,有心人该会领悟其作为政治家的良苦用心,对自己深爱的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笃信的奥林匹克精神充满了记挂与期许——你们要重点关注政治、地缘政治、社会和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奥委会在我们这个分裂的世界中的作用。巴赫同时希望国际奥委会始终牢记,必须通过与现有的和正在崛起的政治大国——尤其是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所谓“全球南方”(77国集团和中国)——进行信任对话,来适应新兴的世界秩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表明,在奥林匹克世界里,没有“全球南方”或“全球北方”;我们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组织,我们必须反映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政治秩序的变革与数字时代的演进,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置身于巨变和希望之中,巴赫希冀同仁们铭记“改变,或被改变”,彻底拥抱新时代的到来,创造最大的价值。在其讲话中透露2025~2028年奥运周期,国际奥委会收益为73亿美元,2029~2032年周期则已获得62亿美元,面对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未来,巴赫给作为超级组织和超级经济体的国际奥委会留下了丰沛的资产。当然,也有人会说,巴赫主席已经提前完成了其继任者的部分使命,而继任者又会是谁呢? 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