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伤肾,腹泻伤肝

作者:袁越
便秘伤肾,腹泻伤肝0饮食对健康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饮食不光指怎么吃,还包括怎么排,比如我们的排便频次就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前有很多研究表明,便秘的人更容易得慢性肾病,甚至还和认知障碍有点关系。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的一名研究员肖恩·吉本斯(Sean Gibbons)有一位患了帕金森病的亲戚在患病前几年开始便秘,吉本斯很想知道便秘到底是帕金森病的原因还是结果?抑或两者只是一种巧合?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吉本斯决定与总部位于西雅图的一家健康咨询公司合作,对公司招募的1425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进行一次跟踪调查。研究人员首先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将志愿者分成4组,分别是每周排便1~2次的便秘组、每周排便3~6次的低正常组、每天排便1~3次的高正常组以及每天排便3次以上的慢性腹泻组。分析结果显示,大便频次与志愿者的性别、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密切相关,年轻人、女性和消瘦的人排便频次往往更低。

接下来,研究人员测量了志愿者的肠道菌群种类,以及血液中代谢废物的含量,发现排便频次越低的人血液中的硫酸对甲酚(p-Cresol-sulfate)和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的水平就越高。这两种物质分别为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产物,都属于尿毒素,对肾脏有伤害,也是导致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与此对应的是,排便频次越高的人血液中的肝毒素含量就越高,而且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这对肝脏有伤害。

翻译成一句简单的话就是:便秘伤肾,腹泻伤肝。

吉本斯认为,这个结果可以用肠道菌群的变化来解释。众所周知,我们的肠道内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以我们的食物残渣为食,其代谢产物会随着大便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大便中含有的纤维素很充足,那么那些以纤维素为食的微生物就会在肠道内繁盛起来,其代谢产物是一些短链脂肪酸。这些酸性物质不但对肠道环境十分友好,还能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如果大便中的纤维素非常少,那么那些以蛋白质为食的微生物就会在肠道内繁盛起来,其代谢产物就是前文提到过的尿毒素和肝毒素。

换句话说,喜欢吃纤维素的通常是好细菌,喜欢吃蛋白质的通常是坏细菌。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食物中都会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人体很难消化它们,于是这些纤维素就会进入肠道,滋养肠道内的好细菌。如果发生了便秘,大量废物堆积在肠道内排不出去,其中的纤维素就会被耗尽,于是天平就会朝着坏细菌的方向倾斜。如果大便中的蛋白质也被耗尽了,坏细菌甚至会以肠道内壁富含蛋白质的黏液层为食,结果就更加糟糕了。

吉本斯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24年7月16日出版的《细胞医学报告》(Cell Reports Medicine)杂志上。文章认为,这项研究虽然不足以确认排便频次和肝病、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已经相当接近了,我们只是不知道肠道菌群本身在这件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否是它们导致了便秘或者慢性腹泻,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

虽然还需更多研究才能下定论,但这篇论文足以提醒我们注意调整排便的频次,出了问题必须及时解决。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以及多运动来让我们的排便过程更加符合健康要求。 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