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史异同录》

作者:卜键
《诸史异同录》0四库禁书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重中之重,则在于明代尤其是晚明著作。而与严禁同时,弘历也谕令编写《胜朝殉节诸臣录》《明臣奏议》,力图呈现一种公正姿态。五十二年(1787)三月初六,乾隆专程至昌平阅视重修后的明陵,并特地颁布一条谕令,说自己前年亲临祭奠,见殿宇损漏,墙垣欹侧,心中恻然,即命拨发资金,派大臣监督,将明帝各陵重加修葺。现在虽整修得很好,但恐日后不免有私行樵采,地方官查禁不力,兹事“交直隶总督,责成霸昌道,就近专管稽查”;并决定每年十月由工部派一员堂官前往查勘,发现墙垣树株伤损等,即行追责。这就是乾隆,什么事都要办得结实妥帖。

此时的大清已有些不太稳定:春节前得到林爽文在台湾举事的奏报,接着就是一连串的调兵遣将,渡海前往平定;而上年夏天直隶也发生重大事件,八卦教徒众杀入兵备道衙门,杀死道员熊恩绂,大名、元城两县衙也被手执器械的教徒占领,死伤多人。后查明带头者为道署皂头段文经,早就是离卦头目,一众官员全无察觉,是以可轻易得手。更让乾隆恼怒的是,大名府为一方重镇,驻军甚多,而段文经等竟能于闹事后杀出城门,逃之夭夭,此后居然踪迹全无。此两件大事均与民间秘密宗教相关,乾隆很警觉,处理决断,却也并不影响自己的心情,读书吟诵如故。此时四库编纂已至尾声,南三阁誊本在陆续进呈,弘历翻读李清所著《诸史异同录》,见到有不少“悖妄之处”,即命军机大臣核查。

负责此事的军机大臣应为和珅,立即将续办“南三阁”的提调传来,详加询问;同时命人查取文渊阁本、文源阁本,以及原书底本,组织人员详悉核对;也向盛京将军、热河总管寄发谕旨,命将文溯阁、文津阁所藏《诸史同异录》一书,抽出销毁。两天后的三月十九日,事情已基本查清,乾隆发布上谕:

四库全书处进呈续缮三分书,李清所撰《诸史同异录》书内,称我朝世祖章皇帝与明崇祯四事相同,妄诞不经,阅之殊堪骇异。李清系明季职官,当明社沦亡,不能捐躯殉节,在本朝食毛践土,已阅多年,乃敢妄逞臆说,任意比拟。设其人尚在,必当立正刑诛,用彰宪典。今其身既幸逃显戮,其所著书籍悖妄之处,自应搜查销毁,以杜邪说而正人心。乃从前查办遗书时,该省及办理四库全书之皇子、大臣等未经掣毁,今续三分全书,犹复一例缮录,方经朕摘览而得,甚属非是。因检阅文渊、文源两阁所贮书内已删去此条,查系从前复校官编修许烺初阅时签出拟删,是以未经缮入。但此等悖妄之书,一无可采,既据复校官签出拟删,该总纂、总校等即应详加查阅,奏明销毁。……何以仅从删节,仍留其底本?(《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一一九一)

可知由于复校官许烺的细心,文渊阁本、文源阁本已将此条删削。而在续办南三阁时,应是没有作交代,誊录依据底本照抄,便出了大娄子。弘历是有些情绪化的,曾说过有些违碍文字删掉即可,此时见涉及顺治皇帝,立马就翻脸无情。他将此书定性为悖妄之作,认为压根不应列入,而不是仅做一些删削。谕旨还宣布:所有总裁、副总裁,总纂纪昀、孙士毅、陆锡熊,总校陆费墀,包括看出问题但仅建议删削的许烺,以及担任南三阁总校的恭泰、吴裕德,俱交部严加议处;至于本书的责任校对朱文鼎,“本因校书特赐举人,着即斥革”;并命将该书从北四阁及续办的南三阁中抽出销毁,《总目提要》也要一体查删。为防止偷留私藏,所有违碍书籍一律解缴军机处,此书亦然,由和珅签发字寄,要求文津、文溯两阁按名查出,解送军机处销毁。至于曾否删去该条,已不再过问。

李清(1602~1683),字心水,号映碧,兴化人,明崇祯四年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以直言敢谏著称。明亡后,李清隐居读书著述,有《诸史同异录》《三垣笔记》《南渡纪事》《南唐书合订》等,屡荐不出,康熙二十二年辞世。而“遗民不世袭”,其子李楠显然已自视为清朝臣民,将老爹的代表作敬献给皇上。《三垣笔记》中对后金多以“建虏”“属夷”“小酋”相称,康熙帝不以为忤。三十二年(1693)康熙第二次南巡,李楠赶至宿迁接驾,即被召见,慰勉有加,并亲题“多识畜德”匾额,以称扬乃父的著述。大约因有过这样的荣誉,四库馆臣放松了警惕,收入李清自著和编著之书较多。这次不光是《诸史异同录》一种,另如《南北史合注》《不知姓名录》,以及所辑《合订南唐书》,皆被下旨禁毁。军机大臣和珅遵旨向江浙等省督抚发函,说李清系江苏兴化人,所著四种已奉旨从《四库全书》内撤出销毁,要他们派员仔细访查搜罗,凡属李清的书籍一并收缴,封送本处销毁。

对于数年前已陆续誊清装帧、排架陈列的北四阁,因为要把编号排定的书撤出,光《诸史同异录》就有六十八卷共三函,面临着一个如何补配的难题。和珅经与纪昀等商量,很快找出解决方案,奏曰:

查得四库全书每分六千余匣,均只于匣面按次标刻第几函字样,其书则各自分部,不相联属,并无通身流水卷数。是以屡次奉旨添书、撤书,皆可通融办理。此次所毁李清书四种,其《南北史合注》一种,系在史部别史类中;《诸史同异录》及《不知姓名录》二种,系在子部类书类中。此二类备抄之书尚多,均可按其时代另检别种,约计卷数多寡,依次补入,不见抽换之迹。惟《南唐书合订》一种,系在史部载记类中,此类书籍甚少,现在别无备抄之书,无可补入。查从前〔武〕英殿装潢全书,向因册数函数厚薄不匀,有奏定衬纸之例。现在四阁书内衬纸者甚多,今此书仅止六册,为数无多,若将此匣前后相连之书酌量衬纸,以多出六册匀装此空匣之内,即可不必再补。(《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一一九七)

虽能解决,但又要选书誊抄,重走一遍审校流程,既费时间精力,又多了不少花费。而前面已说过的交部严加议处,即由吏部区别责任大小,提出处理意见。一般来说,部议较重,要为皇上留出施恩的空间。五月初三日,得旨:皇八子永璇销去纪录四次,皇六子永瑢销去纪录二次;阿桂、和珅、彭元瑞、金简、曹文埴各销去加一级;王杰、嵇璜、沈初、刘墉各降二级,皆予留任;孙士毅已任两广总督,从宽免其革任,纪昀、陆锡熊、陆费墀也改为革职从宽留任……一个长长的处分名单,总裁、副总裁悉在其中,宠臣和珅也不例外,看似严厉且公正,实则板子打得颇有区别,谁看不出呢?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