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9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父母劝我从幼儿园开始“鸡娃”

某天我和母亲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玩,儿子很快和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打得火热。在旁观孩子们玩耍时,也许是为了打破尴尬,孩子的奶奶主动和我搭起了话。她先是询问了我儿子有没有上幼儿园,当听到我说9月份才打算送孩子去时,她表示两个小孩子还有机会做同窗。她的孙子要去的是距离小区4公里左右的私立幼儿园,据说那家幼儿园教学质量不错,有外教老师,后期还会开设幼小衔接的相关课程,饮食也比一般的公立幼儿园花样多一些,就是学费有点贵,每个月3000元。

其实关于孩子去哪里上幼儿园这件事,我并不是那么上心。在此之前,心里只有一个大原则:离家近,接送方便即可。在这一点上,老公和我保持同样的观点,从未想过让孩子从跨入幼儿园校门的那一天,就开始“卷”起来。所以对于这位热心奶奶的强烈推荐,我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并未放在心上。

没想到的是,站在我一旁的母亲一字不落地听进去了。在和对方告别后,母亲着急地问我,打算送孩子去哪个幼儿园。听到我说要送孩子去小区里面的公立幼儿园时,母亲开始将她近些日子收集到的情报和我一一分享。我们小区的这个幼儿园,9月份是第一次招生,所以教育质量具有不确定性。她又讲了一遍小区附近其他幼儿园的优势劣势,最终的结论是,我们家的孩子也应该去上那所私立幼儿园,毕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那天的晚饭餐桌上,母亲再度提起这个话题,而一旁的父亲也热心地发表了一些意见。他和母亲站在同一阵营,劝说我只有起点高,才能在小学一开始,便立于不败之地。

对我的教育,父母其实算是比较佛系的。虽然我清楚地记得我爸曾经悉心钻研一番,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培养经验可否复制到我身上,但是现实让他很快就放弃了这样的幻想。我从小就表现出了偏文科的倾向,大约是认识到了数学学不好的人肯定和哈佛无缘,所以那本书便随着我爸一时兴起的“鸡娃梦”一同被束之高阁了。至于我母亲,她从未关心过我的学习成绩,只负责做好我的生活保障,同时注意培养我向“贤妻良母”的方向发展。

不过,在我开始工作后,也许是受到社会“卷”文化的影响,父母“鸡娃”的血脉突然觉醒了。一开始,他们将注意力放在我的身上,希望我也能像“熟人家的孩子”那样,要么年纪轻轻就获得一官半职,要么赚钱能力出众。眼看着我甘愿成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打工人时,父母便开始将自己没有实现,自己女儿也无法实现的成为“人中龙凤”的期许,寄托到了孙辈身上。

我和老公商量了一番后,最终还是决定让孩子去小区里的幼儿园。因为当我们想象3岁多的孩子每天不到7点就起床,坐着校车去几公里外的地方上学的情景,总觉得励志有余而温情不足。

(读者 晓萧)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