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期寿命比年龄更重要
作者:袁越
正因为如此,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于2023年底更新了一项健康指南,认为75岁以上的妇女没有必要再做乳腺癌筛查了,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对于这个年龄以上的妇女来说,乳腺癌筛查的好处要多过害处。同理,该小组还认为76~85岁的人做肠镜的必要性也是存疑的,因为目前的证据表明这个年龄段的人从肠镜中获益的可能性非常小。
这两个建议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专家们显然认为对于75岁以上的人来说,即使通过癌症筛查查出了乳腺癌或者结直肠癌,患者恐怕也不会直接死于这两种癌症,而是死于其他老年病,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大概率只有不到10年的寿命了。
问题在于,这个估算是根据美国目前的人均寿命计算出来的,代表的是美国人的平均值。但是,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老年病学教授埃里克·维德拉(Eric Widera)的计算,大约有10%的75岁美国妇女只能再活不到3年,而另有大约10%的75岁美国妇女还能再活20年。如此大的差异说明我们不能仅从年龄这一个指标来估算体检的必要性,而是必须把每个具体的人的预期寿命考虑进来,因为一个人的预期寿命比此人的真实年龄更能反映出这个人的真实情况,因此也就更能帮助医生们做出是否应该继续体检的判断。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将预期寿命纳入体检建议当中。比如美国最大的医学专业协会“美国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在其最新版的男性前列腺癌抗原筛查指南中明确指出,该学会不建议50岁以下或者69岁以上,以及预期寿命在10~15年的男性再做前列腺癌抗原筛查了,因为这些人死于前列腺癌的可能性非常低。
再比如,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在其最新版的乳腺癌筛查指南中建议45~54岁之间的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癌筛查,55岁以上的妇女可以选择每两年做一次乳腺癌筛查。但如果一名女性的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话,那么无论她年纪有多大,都应该继续做乳腺癌筛查。
换句话说,75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根据自己的预期寿命来判断到底该不该继续做乳腺癌筛查。对于一名身体健康、不吸烟、经常运动、没有糖尿病或者家族遗传病史的75岁妇女来说,她很可能还有20年要活,定期做乳腺癌筛查有可能帮助她增加寿命。反过来,如果她既抽烟又嗜酒,还不爱运动,而且体重过大的话,那么她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远大于她死于乳腺癌的概率,再做乳腺癌筛查的意义就不大了。
目前有很多基于大数据的预期寿命估算软件可供大家参考,比如维德拉和同事们于2011年开发的ePrognosis就是其中之一。其实我们完全不必真的去计算自己还能活多久,大概也没人打心眼里相信那个冷冰冰的数字,我们只需意识到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在作出任何有关健康的决定之前,都应该先预估一下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 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