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增长5.5%,高还是低?

作者:谢九

如果放在全球范围来看,上半年GDP增长5.5%是一个很高的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基本上算得上最高增速。和疫情期间相比,经济增速体现出回升态势。三年疫情期间,我国经济的平均增速为4.5%,去年增速为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的经济增速目标为5%左右,今年上半年5.5%的目标暂时领先于全年目标。

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回升,主要得益于一季度的强劲反弹。今年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2.2%,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为上半年经济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不过,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开始出现明显的放缓迹象,GDP同比增长6.3%,虽然看上去是一个更高的数字,但其实低于市场预期,在此之前,主流机构普遍预计二季度的经济增速至少在7%以上。

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为什么还被视为不及预期呢?主要原因在于基数效应。去年二季度我国的GDP增速只有0.4%,在这样的基础上,今年二季度的数据就很容易虚高。所以,很多专业机构之前都预计二季度的GDP增速至少在7%以上,最终6.3%的增速,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如果从环比来看,也能看出增速放缓的趋势。今年一季度,我国GDP环比增长了2.2%,但是二季度的环比增长只有0.8%,从环比数据来看,更容易看出放缓的趋势。

一季度经济之所以会有超预期表现,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后疫情时代的报复性反弹、房地产史诗级救市后带来的小阳春行情等。不过,一季度的红利没有能够持续太久,报复型复苏开始逐渐趋于平淡。从房地产行情来看,也只是昙花一现。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内楼市迅速降温,尤其是一线城市更是领跌,让楼市的寒意更加深重。由于销量低迷,开发商只能缩减投资,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了7.9%。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三驾马车”的贡献度来看,一季度5.5%的GDP增速当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向下拉动经济0.6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上半年中国经济结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开始由正转负。在三年疫情期间,出口成为中国经济最耀眼的部门,为中国经济在特殊时期做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疫情暴发当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实现了2.3%的增长,其中净出口的贡献率超过三成。2021年和2022年,净出口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1%和17%。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出口的贡献由正转负,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压力。

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前4个月,我国的出口形势其实保持着非常不错的势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8.4%,4月份的出口更是大幅增长了16.8%。但是进入5月份之后,出口数据突然恶化。如果以人民币记,5月份出口下降0.8%,6月份出口下降8.3%;如果以美元记,出口下降幅度更大,5月份和6月份分别下降了7.5%和12.4%。

我国的出口之所以突然大跌,一方面和去年的高基数有一定关系,更主要的还在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需求放缓,以及最近几年的贸易脱钩,导致美国等部分国家的进口来源国更加多元化,使得中国的出口受到一定影响。

在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下降之后,中国经济就需要更多依靠投资和消费这两大引擎。从上半年的表现来看,投资的表现还是偏弱,而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大的引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77%。

消费之所以成为上半年经济的头号引擎,很大程度上在于疫情之后的报复性消费,餐饮、旅游和交通等接触类的消费都增长较快。不过,在民众收入没有实质性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消费能否持续反弹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今年4月份达到年内高点,同比增速高达18.4%。但是从5月份开始明显减速,当月的增速为12.7%,下降5.7个百分点,6月份的增速更是只有3.1%,比5月份低了9.6个百分点。下半年的消费是否还能扮演头号引擎的作用,需要时间验证。

从投资来看,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呈现出逐月放缓的趋势。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2%,制造业投资增长6.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9%。由此不难看出,当前拖累整体投资增速的还是房地产。作为曾经的经济支柱,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史诗级救市,但是只在今年年初产生了短期效果,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导致我国整体投资增速持续走低。

如果从资金来源看,当前支撑投资的主要是国有资本,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8%,其中国有控股增长8.1%,但是民间投资增速只有-0.2%,民间投资信心不足,是当前投资不旺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经济的历史上,民间投资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民营经济的重要性,通常用56789来概括,也就是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经营主体。

今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再次对民营经济赋予了极高的期待,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做出积极贡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肩负起更大使命、承担起更重责任、发挥出更大作用”;并从多方面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包括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社会氛围等。

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在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民营经济是否能够再次创造奇迹呢? 民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