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晋芳:从巨富到极贫
作者:卜键
其实他也结交了一些才华卓著的真朋友,如吴敬梓。程晋芳比之小17岁,堪称忘年交,乾隆初年盛邀至家中,“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但敬梓不习惯寄人篱下的日子,住了几个月就告辞而去。吴敬梓在贫困中坚持写作《儒林外史》,晋芳为最早的知音,也曾多次给予资助。二人在这方面很相像,都是从巨富走向极贫。他曾这样为吴敬梓作传:“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与数十年后袁枚笔下的晋芳,何其相似乃尔!
更让人叹息的,是不独晋芳如此,乃兄乃弟做派近同,程氏族人也有“多畜声色狗马”之讥,很快就将偌大的家业败光。乾隆十九年秋,程晋芳已负债累累,与吴敬梓在扬州相遇,敬梓执手说:“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流泪眼观流泪眼,有感伤也有痛悔。七天后,天才作家敬梓于扬州撒手尘寰。任何时代都可能出现不循规蹈矩者,这应视为他们的共同命运。又数年,轮到了北京的曹雪芹,也在历尽艰辛后走到生命尽头,也是留下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巨著。
程晋芳有所不同,始终未放弃“仕途经济”,也在二十七年春迎来转机:乾隆帝第三次奉母南巡,于南京召试时,晋芳所作四言长诗大受皇上爱赏,置第一,钦赐举人,授予内阁中书一职。袁枚记其诗名《江汉朝宗》,后列于程氏《勉行堂诗集》卷首,题为《圣驾三幸江浙诗》。那当然是一首马屁诗,谀词滔滔,“皇帝之治,熙天曜日。冰谷无冰,雪山无雪。皇帝之泽,单中濡外。为霖为澍,稌穱菀菀”,令人难以卒读。而所有的召试都像是“求表扬”,能在清一色的颂圣之作中脱颖而出,也要有非凡的文字功力。
地位改变,程晋芳有了一份固定的薪俸,经济状况略好了一些。但积欠难偿,抵京后买不起房子,只得租房居住,且是那种简陋低矮的小房,“厚束荆条矮架梯”,“北窗蠹粉已随泥”,就这样常连房租都交不上。在他的诗集中,至少有两次以《移居》为题。先是三十一年六月“移寓寒葭潭,屋之东偏有竹,有石,有小亭出其间”,昔为好友王日杏之宅,日杏以户部郎中出任铜仁知府,将京邸西厢房让与晋芳居住。此地环境好多了,但地势低洼,一下雨即满院污水;居室也较狭窄,故有“妻孥曾住华堂惯,每到新居怪狭卑”之叹。这次搬迁在晋芳再度会试失利之后,有人依“宅法”劝他换地方,还有一个原因是距朱筠所居甚近。程晋芳生性豪爽,从来不缺少好友,王日杏、朱筠即其二,其他如袁枚、毕沅、翁方纲等相交亦深。约三年日杏返京,程晋芳“移居琉璃厂之火神庙西夹道”,条件应是更差了,“室小闺人传语竞,巷偏客子出车难”。可他作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总能发现美,“深宵始觉南荣好,处处支窗有月看”,则知新居为南向。
携眷至京后,程家仍有老仆跟随。而就在两次移居之间,不知是否出于帮主人解困的念头,徐姓仆人盗窃邮差的银两,事发后几乎将晋芳牵扯进去。此案的细节不得而知,据其自记“丁亥仲冬,仆徐盗邮使金,累几及余,赖圣天子仁恩,免议”,可知有司是打算将他一并治罪的,报到皇上那里,明察与其无关,降谕免议。
应是实在觉得过不下去了,乾隆三十四年九月,程晋芳请假去外地寻求经济支持,“弱息孱妻尚寄兹,江乡去索米来炊”。依旧是那个张扬铺排的个性,离京借钱,也要邀集十余好友在广渠门的古寺作别,朱筠、姚鼐等在座,晋芳赋诗十首,将席上友人一一镶嵌于文句间。此行他先至淮安,再到扬州,族人多数败落,长兄逝前已一贫如洗,以五岁幼子相托付,“汝兄病革时,指此言丁宁。愿以此累汝,教之俾有成”,读之令人泪下。几乎与此同时,晋芳唯一的儿子也因病在京死去。噩耗传来,他悲不自胜,却要将化缘之旅走到底,取道六安、光州、开封,至三十六年二月始得返京。“兹行拟救贫,贫乃不可遣”,通过类似的诗句,应知所获无多。一个月后晋芳再入春闱,上天垂怜,居然得中辛卯恩科二甲二十四名进士,虚龄54岁。
内阁中书为从七品小京官,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汉员定额为30人。由于切近机要,熟知朝政大端,有意进取者只要闯过礼部会试,在殿试策论阶段就较易领先。乾隆间尤其如此,如二十五年庚辰科状元毕沅、榜眼诸重光,二十六年辛巳科榜眼胡高望、探花赵翼,皆出于这个特殊群体。程晋芳没有他们的运气,也未入选庶吉士,但比同年进士邵晋涵、周永年的“待业”要幸运些,分发吏部,不久任文选司主事。时吏部尚书程景伊、左侍郎袁守侗皆拥一部髭须,加上晋芳,合称“吏部三髯”。而更有意思的是,朱筠为本科会试的同考官,又恰好为程晋芳的房师,“昔友今吾师,敦勉在行谊”,自此之后他便执弟子礼,极为恭谨。而朱筠仍像过去一样称之为兄,从不直呼其名。
三十七年九月初二日,朱筠得任安徽学政,挑选章学诚、吴兰庭等12人为幕友,离京时数百人送至广宁门外。同时为学政者如彭元瑞、王杰、曹文埴、曹锡宝、沈初等,无一人在士林有这种号召力,也无一人如此张扬。学政有独立衙署,也有一笔养廉银(据《钦定学政全书》卷八,乾隆三十四年议准安徽学政的养廉银为每年4000两),办公经费和阅卷幕友的报酬都由此支出,必须处处节俭。曾有些学政为了省钱,从考生中挑优秀者带往下一考场阅卷,乾隆帝发现后严行禁止,并规定幕友不得少于五六人。而朱筠一下子超出一倍,意在聚友论文,亦在照顾那些学识卓著的寒儒。故黄景仁诗曰“八百孤寒要此人”,赞誉有加。程晋芳赋诗记述了那次送别,“喧阗郭门西,炫服照华骑”,“连宵陪宴席,惘惘成滋味”,说自己很想追随同行,限于职务而无法实现。
朱筠待晋芳更其深厚,离京后将在李铁拐斜街的宅子交他居住,还有自己珍藏的图书,也交他与另一个门生看管守护。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