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为什么突然下滑了?
作者:谢九今年一季度和4月份,我国的出口数据一直非常亮眼。以一季度来看,我国的出口同比增长8.4%,4月份的出口达到2万亿元,大幅增长了16.8%。但是进入5月份之后,出口数据突然恶化,当月出口下降0.8%。
如果以美元计算,出口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今年3月份,我国的出口大幅增长14.8%,4月份的出口增长8.5%,5月份的出口突然转为负增长,同比下降了7.5%。
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里,出口会突然从高速增长转为负增长呢?
首先存在一定的基数效应。今年3月份和4月份的出口大涨,一定程度上缘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今年疫情平稳之后,前期积累的订单在3月和4月集中释放,导致出口数据大涨。去年5月份,我国的出口开始得到改善,当月出口大幅增长了14%,这也导致今年5月份的出口数据基数较高,影响了今年的同比增速。
当然,基数效应只是技术层面的因素,导致5月份出口大幅下降的深层次原因是主要出口国的外需放缓,以及地缘政治动荡等方面因素。中国的三大出口目的地分别是美国、欧盟和东盟。按美元计算,5月对美国、欧盟和东盟的出口分别同比下降18%、7%和15.9%,对这三大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减少,成为我国出口负增长的最大拖累。
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从2022年8月就开始负增长,截止到今年5月份已经连续10个月负增长。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持续减少,最直接的原因是“脱钩”所致。在2018年贸易摩擦爆发之前,美国全部进口商品中有超过20%来自中国,贸易摩擦爆发叠加疫情后的“脱钩”,致使美国进口商品的目的地更加多元化,增加了对欧盟、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的进口需求,相应地减少了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到了202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占比只有16%。
除“脱钩”之外,美国经济自身的需求放缓,也是中国对美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过去两年,美国经济增速比较强劲,2021年和2022年分别增长了5.7%和2.2%。进入2023年之后,美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一季度,美国的GDP增长1.3%,较去年四季度的2.6%明显放缓,也不及市场预期的2.0%。美联储预计今明两年的美国GDP增速分别为0.4%和1.2%,更悲观的观点甚至认为美国会迎来真正的衰退。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需求下降,也是中国出口萎缩的重要原因。
从中国和欧盟的进出口来看,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今年也开始快速回落。2022年,我国对欧盟的出口还有8.6%的增长(以美元计),进入2023年之后,我国对欧盟的出口突然变为负增长。今年5月份,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同比下降7%,前5个月累计下降5%。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下降,和对美国出口下降比较类似,一方面是出于“脱钩”因素,更大程度上是欧洲经济快速下滑所致。
如果说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下降还在预期之内,那么对东盟的出口下降多少有些超出预期。最近几年,东盟超越欧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在对美国出口下降的背景下,对东盟出口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美国的影响。2022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同比增长17.7%。今年一季度,在中国对欧美出口全部负增长的情况下,对东盟的出口大幅增长了18.6%,直到今年4月份,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还保持4.5%的增长,虽然增速大幅回落,但毕竟还是正增长。而到了5月份,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同比下降15.9%,从正增长变为负增长。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大降,一方面说明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导致对中国的需求减弱,比如一度被外界高度看好的越南,2022年经济高速增长了8%,但是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大幅放缓,只有3.32%,创下十多年来新低。新加坡一季度GDP增速只有0.1%,远远低于预期,几乎陷入停滞。
除了东南亚国家自身的经济因素之外,欧美经济增速放缓,也将寒意传导给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需求。因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有相当比例是转口贸易,这部分贸易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美市场的终端需求,如果欧美需求减弱,最终会冲击中国和东盟的转口贸易。
多重因素影响之下,作为中国最近几年最稳定的出口目的地,东盟市场的需求从高速增长转为负增长,这给中国的出口带来新的压力。
过去几年,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尤其在疫情冲击之下,出口的逆势增长更具战略意义。2020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陷入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实现了2.3%的增长,其中净出口的贡献率超过三成;2021年,中国经济大幅反弹到8.1%,其中净出口的贡献率为21%;2022年,中国经济实现增长3%,其中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1%。
如何应对出口负增长的压力,将事关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如果今年中国的出口负增长不能得到快速逆转,出口对今年经济的贡献率可能为负,无疑将给全年经济增速带来极大的压力,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增长任务要靠投资和消费来驱动。
从投资来看,当前的投资增速依然保持放缓的趋势,1~4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投资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民间投资的信心仍显不足,前4个月国有控股投资增长9.4%,而民间投资增长只有0.4%。从长期来看,仅靠国有投资很难推动投资力度真正反弹,最终还是需要民间投资积极增长。从投资领域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6.4%,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2%。在经历了“史诗级”救市之后,房地产投资依然低迷,显示出刺激房地产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
从消费来看,当前国内的CPI指数保持低位运行,4月份和5月份的CPI同比增速只有0.1%和0.2%。虽然没有进入通缩,但是如果价格指数持续低位运行,还是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