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24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周末去邻市找朋友玩,大家快两年没见了,这一见面话匣子瞬间打开,有聊不完的话题,上到经济复苏、房价走势,下到小区菜场的配套设施,最终回到孩子的上学问题。朋友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级,我家小孩是即将在9月份升入小学,朋友以讲段子的心态讲了他当初做一年级家长的心路历程。
朋友的女儿幼儿园期间上了一些兴趣班,例如小模特、舞蹈和英语等,这些都是在培训机构报名学习的,偶尔也会报一些少年宫的兴趣班,例如美术、手工之类。学的内容很随意,孩子愿意学,因为一周也就一两个课时,没有什么负担,都是些愉悦玩乐的课,周末休息的时候朋友负责接送。
至于识字和拼音方面,没有系统性地上过什么补习班,就是买些卡片时学时玩,大概认识40多个字。朋友第一次感受到落差是女儿的数学考试考了六十几分,朋友愕然,一年级数学才学不久,不至于如此之难,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数学卷子上的题目很多汉字女儿不认识,考试时属于盲猜盲做,凭着那点识字量能及格已属不易。后来一打听,班上不少学生在幼升小的暑假前已经学会了200多个汉字和拼音的声母、韵母,所以相对游刃有余,老师教学时也默认学生已提前有了学习的基础。
上幼儿园时光想着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忽视了汉字的学习。刚读一年级那会儿朋友也想给孩子报拼音写字班,附近的班大都安排在周内,而他自己和妻子的工作时间无法衔接,再加上学校老师每日发布在群里的作业,光完成那些项目就常常需要耗时到8点多,然后就洗洗睡了,几乎没有太多的精力做其他事情了。周末偶尔会辅导孩子提前预习一下,以便应对下一课不那么吃力。所幸的是熬过了那段吃力跟不上的日子,在朋友的碎片化辅导下,这学期孩子能勉强应付。
朋友的诉说让我惶惶不安,我想可能市与市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我问了一下拥有众多家长群的妻子,她说确实是这样一种现状,如果没有提前打好基础是吃力的,这样的情形也让我有点紧张。我的孩子至今没有上过什么辅导班,放学后的时间基本是和同学混迹在奥特曼的卡片比拼中。识字与拼音,我和妻子也曾教过,基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也去小区附近打听了识字辅导班的情况,1400元40个课时,在我的经济能力可接受范围内,缺点就是不方便接送孩子,所以我一直拖着没报,想等等再说。
在我和朋友聊天时,我俩的孩子在沙发上开心地玩着《贪吃蛇》游戏。孩子们兴奋地叫着,游戏中蛇越吃越大,遇到比自己小的蛇可以随意吃,遇到比自己大的蛇需要小心翼翼地躲闪。我们相视而笑,说要不就这样吧,量力而行,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最重要,学习够用就行,补习课太多也累,会像那条蛇一样慌慌张张。
(读者 王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