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容道
作者:张星云
华容道游戏玩的就是这一情节。它实际是一种滑块类游戏,“战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平底盘,整个底盘最上方,方正的大滑块代表曹操,曹操下方横着的长条滑块代表关羽,还有四个竖长的滑块通常分别代表张飞、黄忠、赵云、马超,四个小方形滑块代表小兵;底盘最下方的开口处,则是华容道的出口。战局开始时,曹操的滑块被其他九个滑块围困在游戏盘的顶端,游戏者的任务就是帮助曹操从华容道滑脱出去。
据考,形式上类似“华容道”的游戏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波兰,英国人弗来明在1932年为它申请了专利,那时,滑块大小、数量和底盘与现在的“华容道”配置一样。后来在法国、日本等国家也出现过带有本土色彩的这类游戏。
1949年,西安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姜长英在《科学消遣》一书中正式将此游戏称为“华容道”,根据他的研究,这个游戏大约在30年代末传入中国,并在上海逐渐流行。1943年,新四军文化教员梁青从苏北人那里学会了这个游戏后,在新四军中推广,梁青还收集整理了不同的开局、布局,并为每一个布局起了名字,比如最常见的关羽横在曹操下端的开局,被他叫作“横刀立马”,其他还有“插翅难飞”“四路皆兵”“层层设防”“兵临城下”等等。到50年代,上海文具店里已经开始出售木制的华容道玩具,60年代,玩具厂开始制作塑料版的华容道玩具。
1964年,美国新奥尔良一位名叫莱曼的人提出,曹操走出华容道最少需要81步。有意思的是,如果按照莱曼的解法,在游戏开始的最初24步里,玩家只会移动底盘下方接近出口的蜀军兵将,底盘最上方的曹操根本没有动。到了第30步,曹操才得以向左移动一格,但到了第34步,曹操又回到了起始点,就好像前34步都做了无用功一样。
在我开始玩“华容道”后,最不理解但也经常琢磨的就是莱曼的解法。人们评价华容道故事,往往觉得关羽放走曹操很可惜,让曹魏最终做大。长大一些我再读《三国演义》,明白了在罗贯中的故事里,蜀军放走曹操,也是一种以退为进。诸葛亮早就料到了关羽会这样做,但他以此安排保证曹操逃脱,以退为进,才使得三足鼎立在华容道后真正成为可能。
华容道游戏应该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人还有一种选择,叫以退为进。记得我大学时在媒体行业的第一份实习,是在《体坛周报》。那时每个男孩都有过一个写球评的梦想,我满怀期待地去了报社,结果副主编让我先做校对,没有任何创造,也没有署名写稿的机会,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晚上6点到凌晨2点,就那样持续了一两个月。在我觉得这份实习就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父母安慰我说,没事,传统媒体都这样,信任一个人很慢,但一旦有了信任,你就会变得不可取代。于是我把这份实习坚持了下去。现在,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媒体从业者,干记者已经八年了。这也许就是我从华容道游戏学来的以退为进,最初的34步,曹操似乎在原地踏步,但其实游戏已经走向了关键。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