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树和鸟为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葛鑫与树和鸟为邻0我家住在城郊,门前有一小院落,院落南面是一片树林,再往南是一条小河,树林往东也有一条小河。也就是说,我家位于两河交汇处。

树林里,高高低低地长着许多树:有香樟、银杏、桂花、云杉、马尾松等高大挺拔的观赏树;有柿子、枇杷、柚子等各种果树;还有白玉兰、樱花、桃花等各种花树……这些郁郁葱葱的大树小树自然便成了鸟儿们的天堂,鸟儿们的吟唱或清脆悦耳,或婉转悠扬,此起彼伏,入耳入心,让人满满都是欢喜。

春天来了,与树、鸟为邻的我,每日都在鸟语声中醒来。这群快乐的歌者高踞枝头,朗声放歌,长吟短咏,好不自在。夜晚,这些精灵们便栖居林中,嘤嘤而鸣,再现《诗经》“集于灌木,其鸣喈喈”的场景。众鸟晨啼暮唱,作为它们的邻居,我的身心也时常沉浸在鸟鸣声中。

近日,常听到布谷鸟在院前浓密的枝叶间不停地吟唱,“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声音清亮婉转,好像在催促人们春耕。在遥远的故乡,乡亲们已经开始田间耕作了吧。

至于喜鹊,一直都是院子里的常客。黑白相间的喜鹊,“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每一个清晨,都在枝头间跳来跳去,高声鸣唱。“喜鹊叫,喜事到”,喜鹊是吉祥鸟,每当听到喜鹊的叫声,心情瞬间便会平静下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也曾与树、鸟为邻。那时,我家在北方一所乡村中学里。巧的是,那时我家的东边也有一片树林,树林里也有许多的鸟儿,最多的是麻雀、喜鹊和燕子,麻雀和燕子都是住在房檐下的,每天近近出出,并不怕人。有一天,我和哥哥在树林里发现了一个鸟窝,它躲在一棵老槐树的枝杈间,不细看很难发现。我们时常看见有老鸟飞进飞出。哥哥好奇,有一日,趁老鸟不在,便爬上树去查看,发现窝里有5颗鸟蛋。哥哥匆忙下树,没有惊动它们,兴奋地把消息告诉我和小弟。

于是,我们每天都去树下看,等待着那些鸟蛋破壳。等啊盼啊,盼啊等啊,谁知还未及小鸟孵出,哥哥便跑来报信,说学校一老师正带着工人在砍树。等我们跑到树前的时候,那个鸟窝已摔落到地上,破碎的鸟蛋里还有小鸟的雏形。我们哭着要那个砍树的叔叔赔。我们的小鸟邻居夭折了,我们难过了许久。

尽管童年有此伤感的回忆,与鸟、树为邻的美好却一直伴随着我。记得《小窗幽记》里曾写道:“与梅同瘦,与竹同清,与柳同眠,与桃李同笑,居然花里神仙;与莺同声,与燕同语,与鹤同唳,与鹦鹉同言,如此话中知己。”虽然我不能与鸟儿们同频歌唱,却不期然间,成了邻居。纵然不能引为知己,至少也算有缘吧。

在每一个平静的日子里,我倾听鸟儿们在树梢浅吟低唱,观看鸟儿们在云端自由飞翔。正因为有了它们,我才品出了《诗经》“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欣喜,也才理解了王安石《菩萨蛮》“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的内涵。 生活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