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于一还是小于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朱诺大于一还是小于一0在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二季结尾处,奶牛“胡椒”再次被宣告受孕失败,这已经是它的第三次受精尝试,其成本高昂到即便是氪金农场主克拉克森也必须做出抉择——仅剩肉用价值的“胡椒”该何去何从。

答案显而易见,可偏偏它是他最喜欢的那一头牛,于是他陷入两难。这或许正是已被烹杀的297被冠上数字编号,而不曾拥有姓名的原因。数字297清晰地指向它作为肉用牛的命运,将情感羁绊的情境从中剔除,代之以有序的抽象和冷酷的规范。而“胡椒”二字许下的则是具象的生活想象,从拥有姓名的那一刻起,它就被期许作为奶牛也像是宠物一样生活在农场,繁衍,哺乳,栉风沐雨,经一年四季生生不息地活下去。

与农场的约定俗成不同,人类社会更倾向于数字化的表达方式。试着和大人们描述一座美丽的房子,与其说它有着玫瑰色的墙体,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倒不如说“一栋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写于1942年的儿童文学,至今仍在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清澈眼光打量着成人单一的“万物皆可量化”的金钱观念。

比起给房子明码标价,为自身赋值,性价比更高的方法是将自己挂靠入一个集体户名。我们念过的学校,开着的车,住着的房,从事的行业,结婚的对象,迷恋的偶像,一时兴起的爱好,都是我们获得大于“一”的存在的方式。在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小于一》这本书中,他说:“你不是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你也许是小于‘一’个。”于是身份认同带来的弱势感总是迎来疑问: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当下,是否我们所有人都只有迎头追击,奋力前行这一个选项?

网飞剧集《黑暗荣耀》里,编剧描述了一个上流社会的财阀并谓之“GQ17页”:“他的手表、外套、皮鞋、香水,样样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像翻开《GQ》杂志一月刊第十七页的感觉。”但这个所谓“人类高质量男性”的一切行动都是不假思索地参照他那个世界的标准,选择妻子的原因是她穿得少且全身都是名牌,送给司机一瓶酒是羞辱对方为了一瓶所谓的好酒劳他举伞,对受到校园霸凌回归复仇的女主角说“你似乎主张自己是受害者”。就是这样一个“仔细看才能发现是个‘狗崽子’”的完全利己主义者,却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热捧。如果他代表了我们普通人“对生活的美好想象”,甚至直指“勇气、力量、自主、爱与被爱”之类的词汇,那么,只能说明这些词早已被消费社会揉搓曲解,编入荒腔走板的音调,犹如花衣吹笛手的笛声驱使人们走入茫茫夜色。 生活圆桌

上一篇: 与树和鸟为邻
下一篇: 健康(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