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桌吃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一日游福子
2022年,我所在的城市大疫没有,小疫不断。静默最长的一次,我家正巧处于管控区域内,一家三口面面相觑,勉强共存了5天,这时,丈夫突然病了,上吐下泻。
“这是怎么了?”每天核酸结果都很正常,不会是感染了新冠。家里食物新鲜,女儿活蹦乱跳,也排除了中毒的可能。最后,我俩将目光投向了家里的热水器——这个热水器还是我们结婚时买的,它的电路板太老了。静默期不让出小区,我们找到一个维修师傅,对方在电话另一端大摇其头:“你们出不来,我也进不去啊!”怎么办呢?只能先挺着。当时暑气未消,天气还很温暖,我们全家自认皮实,纷纷表示,没有热水器也不碍事。问题正出在热水器上:少了通勤,生活规律,每天晚上工作结束后,丈夫都要去小区里夜跑,跑完步,他一般都会冲个凉水澡,连冲几天冷水,胃肠感冒如约而至。
家里还存了一些备用药,我立刻去翻药箱,发现上次女儿吃海鲜拉肚子时,止泻药已经用完了。脸色刷白的丈夫已经开始哼哼,我决定在从来没人吱声的业主群里问一问。幸运的是,消息发出,有邻居秒回:“藿香正气丸。我挂在门外,自提吧。1701。”
拜亲爱的邻居拯救,第二天,丈夫活了过来,并开始对微信群产生了兴趣。在他看来,家里对于此次疫情准备相当不充分,“不是过日子的样儿”。痛定思痛后,他加了十几个群,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于群里疯狂团购、接龙,一趟一趟往家拉东西。开海后,他甚至买到了当天捕捞上岸的新鲜海虾。
实际上,在这次静默居家前,我和丈夫已经将近5年没有同桌吃饭了。平时,他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896”和全月无休,是这位社畜的常态。女儿进入幼儿园后,我也逐渐找回事业发展节奏,出差多,平时忙,每天下班回到家,根本不想吃饭。慢慢地,一家三口齐聚餐桌吃饭的情况,在我家基本不会出现。
和丈夫相识相恋,是在大学毕业之后。那时,我已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想要为之奋斗的事业,也退去了大学校园中对爱情匪夷所思的幻想。结识丈夫时,我清楚地分析过自己在生活中想要的东西,丈夫也和我一样,我们更多追求的是在生活上合拍,至于爱情,只是一个过于浪漫的概念。如果在常态情况下,我可能还会对这份感情抱有一些理智之外的期待,但那段时间,父亲重病,母亲在漫长的陪同求医过程中逐渐开始偏执,她抱着绝望的心情,看着爱人的生机一天天消逝,心里想的只有尽快把我安顿好,就立刻追随父亲而去。在这种情况下,我被疯狂催婚,无故指责,不堪其扰。丈夫在这方面的理智或冷漠,对于我来说,无疑是焦虑之海中的一块浮板,因此,趁着感情蜜月期的滤镜还在,我们迅速走进了婚姻。
我的父亲是传统大直男,在家基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典型;我的母亲,则是在儒家传统盛行的山东土生土长起来的贤良人,是相夫教子的妻子榜样。物极必反,作为两人的结晶,我从小就觉得这种夫妻关系毫无吸引力,旁逸斜出地长成了一副“不想伺候人”的样子,不仅对下厨房没有天赋,对家务琐事更是兴趣缺乏。但耳濡目染父母的相处模式,还是会不自觉地感到焦虑:我适合结婚吗?他会限制我的自由吗?假如真的缔结了一段关系,以我的个性,在婚姻里又能做到什么样子呢?
结婚后的日子,证实了这段关系的稳定性。丈夫个性稳重,非常愿意为家庭负责,但好巧不巧,他也是个大直男。时间久了,我逐渐解锁了丈夫令人崩溃的一面:浪漫绝缘,心思简单,生活里处处是直球。疫情之前,我从事旅游行业,经常需要出差,他一直默认我出门就如永动机般拼死工作,从不打电话关心老婆异地住宿条件如何、饮食习不习惯、是否发展艳遇。一次,我去海南跟项目,待了两个月,其间,他从未主动打电话过来慰问,只有我每天巴巴致电,希望和女儿开视频畅聊人生。女儿绘声绘色表演一通后,丈夫收回电话,一脸轻松:“没啥事那就挂了吧。”
此外,结婚十年,丈夫从未在我生日时有所表示,送花送礼物这种事,在他看来非但无甚必要,简直不可思议。“蛋糕?平时你在邻居家不是吃了不少吗?”“这东西没必要过年过节送,银行卡密码你也知道,想要随时就买呗。”“花?什么花?之前淘宝买的那家还行,就是有点儿招虫子。”后来有一次,他过生日,我为了回以直球,特意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百元大钞图案蛋糕,丈夫看到后,果然不太高兴:“这啥外壳啊,一点儿也不好吃,上边放点儿水果多好。”
婚后一年,我们通过认真备孕,生下了女儿。丈夫为了缓解家里的房贷压力,在我生产后,白天工作,晚上兼职,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非常辛苦。但与此同时,他也将产后的我和孩子,全权扔给了我妈和他妈。由于备孕过程艰难,术后创伤严重,加上产后抑郁和高需求宝宝的折磨,我在带娃的过程中身心俱疲,和长辈的配合也并不默契。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不参与带娃也不提供任何情绪价值的丈夫,自然有着诸多埋怨。在我看来,丈夫的工作确实累,但我带孩子也并不轻松,如果角色换一换,谁先崩溃实未可知。但每每和他说上两句,换来的就是:“怎么别人家双胞胎都能带,你带一个都不行。”
爱情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
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虽然网上有那么多相爱的例子,但现实中,普通人的婚姻往往是柴米油盐,充斥着烦琐小事,迈着细水长流的步调。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韩剧——央视1997年引进的《爱情是什么?》,由李顺载、金惠子主演。那时,国内能看到的韩剧资源很少,每个周日,我早起的动力就是为了看《爱情是什么?》。剧中令我无比好奇的是,漂亮温柔的知恩,为何会天天和大发君吵闹,然后又神奇地和好如初?当时只觉得这种生活熟悉又陌生,等到上学后知道,那些耍花枪,都是爱情的酸臭,整部剧所表现的,则是因爱而成的家庭的平淡与快乐。而在我大部分的婚姻生活中,平淡常有而酸臭不常有,一树在家,聊胜于无。
待到这次静默,长达一个月的居家要求,把我们从出差和通勤中,骤然拉回到了家庭生活中。女儿喜动不喜静,到点就饿,嗷嗷待哺,一日三餐成了主旋律。我重新拿起锅铲,早餐以粥、煎蛋为主;午餐要扎实的主食,配合肉、虾和蔬菜;晚饭时常摸鱼,轻轻带过……一日三餐,在照顾女儿口味的同时,之前几乎一无所知的丈夫的口味,我也开始尝试去了解。而丈夫投桃报李,也会在每餐之后自动去厨房打扫我留下的“战场”,并洗好碗筷,擦干水渍,抹净灶台。随着这个宣称自己爱吃排骨的人先后拎回扇贝、海虾、八爪鱼,一家三口也久违地,开始重新同桌吃饭。停课的女儿在餐桌上不断描述白天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故事,她并不知道,在自己热情分享同院男孩旱冰滑得好、女孩钢琴弹得棒的时候,她的父母对视一眼,默默将报班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