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高峰下,要加入今年的春运吗?

作者:印柏同/

感染高峰下,要加入今年的春运吗?0三联生活周刊:疫情政策转变后,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已经出现了感染高峰,现在离中国的农历春节又只有不到一个月了,你怎么看待接下来的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春运?

金冬雁:这个取决于整体的疫情动态和各地现有医疗资源的情况,如果城市和农村的医疗都没有挤兑,一定程度的流动问题不大。但如果医疗发生了严重挤兑,当然是劝导大家不要去春运,甚至需要像过去几年一样,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但现在的数据掌握在国家联防联控部门,所以具体还是要看防控目标。

如果你问我的话,我还是比较偏保守,主张大家在春运期间尽量避免感染。尤其想提醒市民朋友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感染了不旅行、不走动,否则既增加自己的风险,也增加传播风险;二是旅途过程中,始终要尽量避免接触老人和脆弱群体。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中国南北方的流行毒株不太一致,大面积流动的话,会不会造成更多的重复感染?

金冬雁:一般情况下,你受到一个毒株感染了,只要是奥密克戎,无论是BF.7毒株还是BA.5毒株,短期内再受另一个毒株感染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当然有人说不能排除个别情况,(短时间内重复感染)是有的,但非常罕见,不是普遍现象。BF.7实际上就是BA.5生的一个后代,这两个毒株具有相当的交叉保护作用。

另外,即使发生二次感染,一般规律都是更弱的,全世界的数据情况都是这样。香港在2022年2月到4月有个感染大海啸,现在老人院也有一些二次感染的老年人,但总体来说,都比上一波的症状更轻,而不是更重。

当然,也有人引用2022年11月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文章,称二次感染后的死亡与后遗症风险增加了。但他们没提到,这篇文章引用的是美国退伍军人数据库的数据,样本都是有多种基础病的老年人,虽然他们的结论是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有死亡风险,但这个文章并没有评价二次感染后的新冠症状是不是更重,人体内病毒量是不是更高了,这些数据都没有。

实际上,对有基础病的老人或者脆弱群体来说,流感也是这样,如果重复感染,第二次是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但这绝不是说,所有人得了流感后,第二次都更严重,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更轻的。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道理。

但这个文章也是有意义的,它说明了两个重要的信息:第一,虽然大多数人再次感染后症状比较轻,但一些有严重基础病的老人,再次感染的确可能造成基础病恶化,所以一定要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第二,这些老人自然感染一次后,还是应该再打疫苗,自然感染后再打疫苗的免疫效果会特别好。

感染高峰下,要加入今年的春运吗?1三联生活周刊:你说的短时间不会再感染大概是多久?

金冬雁:三个月到半年,脆弱的人可能是三个月,多数人都是半年。

三联生活周刊:关于二次感染,目前香港的数据大致是怎样的?

金冬雁:2022年2月到4月的感染“大海啸”后,目前香港整体再次感染率为4%左右,但老年人有30%。老年人的确比较容易发生二次感染,因为他们免疫力弱。(编者注:金冬雁引用数据为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称香港社区二次感染比例4.9%,“有缓缓上升的趋势”,养老院老人的二次感染比例更升至34.5%。)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内地已经推出了第四针疫苗的实施方案,但我们又处在一个感染高峰,所以大家应该怎么决策?

金冬雁:身体比较弱的人,可以去打第四针,即使阳了,康复后也可以再去打。

在疫苗接种上,目前香港还是规定,每人打满三针才能上餐馆,如果感染过一次,也算打了一针。但如果你感染已经超过6个月,还是得再打针。对一般的老年人,原则上是完全康复以后,三个月内可以再打一针。完全康复的标准,起码得是完全没有症状了再打,香港特区政府的建议是,康复后30天再打疫苗。

也有学者不主张多次打针,也是有道理的,但是灭活的科兴疫苗/国药疫苗打三针是需要的。内地这次的政策是希望60岁以上,以及有基础病的脆弱群体打,希望他们打够,年轻人打不打都可以。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内地正处在自然感染时期,会不会出现疫苗和自然感染叠加的效果?

金冬雁:疫苗和自然感染叠加是最好的,我们有混合型免疫的说法,就是疫苗跟自然感染叠加,能够提供最好的免疫力。很多国家现在就是混合型免疫状态,中国还没到这个阶段,所以你感染过后也可以打针,但主要是免疫力弱的人打。

感染高峰下,要加入今年的春运吗?2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南北方的流行毒株不一致,大面积流动,是否可能造成更多的病毒变异?

金冬雁:突变是自然过程,感染的人数太多,就可能发生突变,人为干预是改变不了的。全世界各地的人群,肯定都要经历新冠感染这一关,迟过早过的问题,只要有感染,病毒就有机会突变。但这个病毒现在已经趋于平稳,多数的情况下是变得更弱,而不是更强。对于出现或传入的新毒株,我们要加强监控和分析,但不必太担心。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在大城市的年轻人,现在很犹豫春节要不要回家。因为咱们国家比较大,不同人面临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比如在北方的年轻人,要不要回南方老家?已经感染过的和未感染过的,选择可能也不一样。

金冬雁:像北京,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大海啸的高峰已经过去了,正处于回落期。对已经康复的人来说,他们不会被传染,也不会传给别人,就不需要太担心。但如果还没感染过,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三联生活周刊:正处于康复期的人怎么处理呢?

金冬雁:康复期的人,一般已经开始有抗体出现了,但可能还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我们一般的建议就是,你如果感觉康复了,可以恢复工作,甚至可以去一些公共场所,但看望老人还是要格外小心,最好是感染14天以后再去看望老人。

三联生活周刊:有的人老家是农村,医疗条件比较差,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金冬雁:农村地区,有些老人疫苗也没打,医疗条件又比较差的话,是可能面临重症或死亡风险的。但如果当地感染高峰已经过去,那总体来说还比较安全。不过也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为旅途中也是有可能感染的,加上舟车劳顿,是会加重病情的,这一点要考虑进去。

其实无论你老家在什么地方,无论在城里、在乡村、在旅途,都是要尽量远离老人,远离身体脆弱的亲友,这是对他们的保护。

三联生活周刊:总的来说,老家已经大面积感染了的话,回去风险就小一点,是吗?

金冬雁:是这样。如果你自己也感染过,那风险就更小了。其实对一般的健康人,选择余地比较大,你可以选择早一些还是晚一些被感染,如果你能够一直严防死守到最后再感染,也是可以的,说不定就等到了毒力更弱的毒株。

但对于老年人或脆弱群体,这段时间肯定是不要旅行,不要接触更多的人,甚至需要一定的反向自我隔离,尽量少接触别人,特别是已知的感染者。

前面也提到,老年人的抵抗力本就比较弱的,感染概率也就高一点。所以我个人的建议还是,老人如果已经感染并康复了,可以考虑再打疫苗,使他的防护更好一点。原来一针都没打,那现在就打第一针,原来打了的,可以考虑第三针、第四针,总之,去多巩固一层抗体。

三联生活周刊:针对可能到来的春运,可以做哪些倡导性或防范性的准备,比如你刚刚提到的补种疫苗,或者是否需要更多发放抗原等?

金冬雁:抗原如果能提供当然最好,但现在检测试剂比较紧缺,医院学校这种地方可能要留更多。但有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多把检测试剂投放到市场上,这样一个人已经受到感染的话,可以减少感染别人,尤其是保护老人跟脆弱群体,这始终是重点。

三联生活周刊:针对可能到来的春运人流,像社区或者村委会这样的基层组织,可以做些什么工作?

金冬雁:如果我们的防控是以减少重症减少死亡为目标,那么基层单位,现在第一个就是尽量让他们去打疫苗,现在有些地方还有时间跟病毒赛跑,尽量组织脆弱的群体打疫苗;第二是分发药物,我们一直主张国家应该大量储备抗病毒药,分发给需要的人。

基层组织还可以做到一点,就是给老人和脆弱群体登记造册,然后在外来人员进入社区的时候,给他们多一层保护,包括提供反向的物理隔离,尽量让他们少接触春运带来的人流等。

三联生活周刊:不同的国家放开的时机和步骤不同,感染的波动也不完全相同,这里面有什么经验可借鉴吗?

金冬雁:其他国家不会出现中国春运这么大规模的流动,所以借鉴不了。我们现阶段的防控目标主要是救治,减少重症,减少死亡,所以能做的就是保护春运里面的脆弱群体,劝导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不要参与春运,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劝说那些已经感染的人,不要去参与春运。这部分人应该待在安全的地方,等待自己完全康复。感染期间,无论在居住地还是回到老家,他们都应该避免接触老人跟脆弱群体。 春运疫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