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中的“敏”

作者:卜键

于敏中的“敏”0于敏中的“敏”1若要开列一个“四库功臣榜”,于敏中即便不是第一,也应在最前面几个人之中。朱筠提议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古本,刘统勋并不认可,是于敏中力挺才得以通过。设立四库馆前后,统勋虽属首席军机大臣,因军政大事缠身,编纂事宜多由敏中操办,大约也是一种内部分工吧。正因为如此,除领衔上奏外,我们几乎找不到更多刘统勋与四库馆相关的记载,而敏中则有不少,生动且具体,反映的应是当日实情。裘曰修、刘纶、刘统勋于数月间先后辞世,乾隆虽也增派皇子与满大臣为正总裁,所倚重的则是于敏中。而他学问博雅,精勤周密,从选择人员场地,到讨论章程凡例、划分应刊应抄、裁定去取,乃至一本书、一篇提要的审读,莫不亲力亲为。个中辛苦,皇上看在眼里,爱在心里,奖赏亦随之:擢升内阁大学士,命兼国史馆、三通馆总裁,再兼尚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赏人参一斤,就连他的小妾也赏与三品淑人。通常说来封不及妾室,弘历唯恐群臣不服,特地说明此妾之女已与衍圣公孔昭焕长子订婚,将来就是公爵夫人,母以女贵。呵呵,乾隆喜欢的臣子不在少数,而极端的喜欢,大体就是这么个路数,是以有人将敏中与稍后的和珅相类比。这样的比拟失之简单化,其实二人差别可不是一点点,同朝期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于敏中字叔子,出生在江苏金坛一个簪缨世家。乃祖于汉翔曾任山西学政,父亲于树范做过宣平知县,族人中进士的颇多,不久前还出过一个状元,是以于敏中在乾隆二年夺魁,家乡人传扬着“兄弟状元”的佳话。那一年的敏中仅23岁,文笔精妙,善书法,兼通满、蒙与梵文,入直懋勤殿后更是深得皇上赏识。二十一年春,已是兵部左侍郎的于敏中归家为父亲守丧,不久后其母去世。次年六月,乾隆特旨相召,命署刑部左侍郎,于敏中遵旨回京,未奏报母亲病逝之事。御史朱嵇闻知参劾,称“于敏中两次亲丧,朦混为一,恝然赴任”。皇上也认为敏中闻命署任侍郎时,未能将丁母忧之事奏明,“此一节原未免启人訾议”,但还是斥责朱嵇“遽用张大其词,见之弹劾,污人名节”,说于敏中为可造之才,起用他实因刑部太缺人,“凡遇宴会,不令与列”。由此,皇上又谈到官员“尽孝”在于有心无心,不一定非要在籍终丧,昔日于墓侧筑室居庐者,也有不少沽名钓誉之辈。谕旨特别提及晚明动辄对“夺情视事”争论不已,于国事无补,希望科道官作为朝廷耳目,“如果政事有所阙失,官僚贪黩败检,即据实举劾”,假若想以这些个没用的博取敢言之名,朕不取也。

此后仅过两年,于敏中就成为军机大臣,参与枢机,处处谨慎勤勉,周密稳妥。他的另一件要务是记录整理皇上的御制诗,弘历酷爱吟诵,常在一些场合即兴脱口而出,随侍身侧的敏中用心默记,很快就誊抄出来,一字不差。君臣之间的情感,也通过这种特别的文字之交,日益加深。如此过了多年,敏中事权渐重,乾隆才命另一个状元梁国治掌管御制诗文。于敏中的职位不断跃升,三十年正月升户部尚书,三十六年二月升协办大学士,三十八年八月晋为文华殿大学士,而在当年十一月刘统勋逝后,任首席军机大臣,一直到病逝。

随着职位的升高,于敏中性格上的弱点也开始暴露。《清史稿》本传称他“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突出了一个“敏”字,也就弱化了对儒家道德的持守;亦说其“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造成了政坛风气的败坏。其实更让皇上生气的,是他交接内宦,与近侍太监高云从交往密切,犯了朝廷的大忌。三十九年七月,兵部左侍郎高朴从京师到避暑山庄,因其系惠贤贵妃与两江总督高晋的侄子,为人机灵干练,乾隆对之颇有几分喜欢,召见时询问“近日外间有何见闻”。高朴报告:传闻有宫中太监“将记名人员朱批记载洩漏外廷之事”。所谓记名人员,即一些有功绩、考核优秀的道员知府,由吏部或军机处记名,遇缺上奏拟升。皇上的朱批例由近侍太监保管,而清廷鉴于明朝太监干政的教训,对此辈约束极严,禁止他们与外官交往。乾隆有些不敢相信,追问有何实据,高朴含含糊糊,说是一个“管理记载、身材矮小之内监,不知姓名”。福隆安受命详悉询问,高朴方说出观保、蒋赐棨、吴坛等人都在九卿班上谈及道府记载的内情,问以得自何人,便不回应。乾隆虽不能确定是何人泄露,但将太监高云从调往别处当差,不让他再经管文字记载。过了些天,弘历还是忍不住将他叫来,当面质问是怎么与蒋赐棨认识的,所指还是泄露记载一事。孰知这小子招供的,是买地受到欺骗,写了一张状子,恳请大学士于敏中转托户部右侍郎兼顺天府尹蒋赐棨办理。弘历震怒,即命将高云从交御前大臣审讯,命英廉将其在京家产查抄,所有家口俱交慎刑司关押。他也当面询问于敏中,回答高云从确曾当面说过,自己没有答应,但承认未能立即据实参奏,实属错谬。乾隆传谕:

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之办事,而思为此徇隐耶?再高云从供有“于敏中曾向伊问及观亮记载若何”之语。于敏中以大学士在军机处行走,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问消息耶!自川省用兵以来,于敏中书旨查办,始终是其经手,大功告竣在即,朕正欲加恩优叙,如大学士张廷玉之例给以世职。乃事属垂成,而于敏中适有此事,实伊福泽有限,不能承受朕恩。于敏中宁不知痛自愧悔耶?因有此事相抵,于敏中着从宽免其治罪,仍交部严加议处。至朕日理庶政,事事躬亲,即所写谕旨,亦时多更改,至笔墨之事,尤不过寻常录写,岂借一二翰林所能佽助。即如从前大学士公傅恒侍直禁近最久,襄赞诸务,及伊身后,并不因少此一人,遂致不能办事。于敏中岂不稔知?朕因其数十年以来小心行走,为此姑息,格外加恩,免其重罪,朕先认过。于敏中务宜痛自湔洗,以盖前愆。倘此后再有过犯,朕不能复为曲贷也!

乾隆对该案的处理很严厉:高云从被迅速处死,蒋赐棨与左都御史观保、刑部侍郎吴坛,以及在尚书房行走的仓场侍郎倪承宽,一律革职,交与刑部审讯;舒赫德和英廉也因未能举报被严行申饬,连带满朝九卿等一并申饬。于敏中在查问时赶紧交代,深刻检讨,警觉机敏,虽得以涉险过关,却在皇上心中留下一道印痕。

弘历可是个记忆力超强,也喜欢翻旧账算总账的皇帝。

(本节参考资料:《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清实录》《碑传集》《清史稿》《四库全书馆研究》等) 于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