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自洽了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布克

今天你自洽了吗?0不经意间,有个词儿挺火——自洽。第一次听到它让我心里一愣,没懂,也没问。要么因为立马忘了,要么因为没好意思。后来多次发生的情况可以印证,每当听到这俩字时,不是在写字楼就是在文创园,对方不是商务人士就是文化人,表情和语气要么盛气凌人要么自鸣得意。而且总是最后那句总结陈词,“这样一来,你就可以自洽了”,或者“逻辑上就自洽了”。

每次都是这样,所以我当时没问啥是自洽,而且也没必要去问。明摆着的,差不多就是“没有问题”的意思。

但也巧,不久后我就在一本杂志里看到了这个词。原来是这俩字啊!别说,真是妙啊!而且我好像还是头一次关注这个三点水的“洽”。总觉得竖心旁的“恰”更面熟。要是我把“融洽”和“洽谈”都写成竖心旁的那一点儿不奇怪。但其实,恰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正好”。而洽却有“和谐”和“商量”这两种意思。“自洽”当然是“自我融洽”,而不可能是“恰好是我”。三点水的洽才是自洽本“洽”。谜底揭晓!我终于自洽了。

这也符合我之前对大概意思的把握,的确就是没有问题或者“哦了”的意思。那为啥他们非得说“自洽”呢?亮点首先在“洽”字。无论是彬彬有礼的和谐,还是温文尔雅的商量,不仅意思美好,而且气质含蓄,现在叫低调奢华。层次和水准明显高于下里巴人的“没问题”或者市井俗气的“哦了”,连朴素中性的“说得通”都被甩几条街。

而更大的亮点在“自”,这也是自洽不能完全被“没问题”或者“说得通”替代的原因。它给这个词注入了某种哲理,带出了一丝禅意。自我融洽,明心见性。所谓大千世界,既是外部的客观表象,也是内心的主观意象。人要认识世界,更要认清自身,才能无惧纷扰,自我圆融。是为“自洽”。

翻译一下,大概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类似的表达很多,比如:活出自我;自己高兴就好;先过自己这一关;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爱谁谁;等等。的确,当下流行这种“自我”精神,你很容易看到某人标榜自己对他人的评价有多不屑,自己内心有多么强大。这样能让自己看上去更精英、更成功。于是,“自洽”这词儿火了。

但这事很诡异。在世俗的价值观里,一个人成功与否往往要靠他人来衡量。很少有人能无视他人的目光而只为自己活,也没人能解释清楚一件事有多少是做给自己的,多少是做给别人看的。于是很多奇怪的行为都有了解释,比如所有打肿脸充胖子的一类事情,又比如穿着唐服结伴逛街或看展。真的,我从来没见过一个人穿着唐服逛街的。一定要两人以上,还得互相紧挎着。未必有多亲密,主要是壮胆儿。所以,越把自洽挂嘴边的人,恰恰最不自洽。不自洽也不可怕,怕的是“他洽”——又渴望观众,又不能自洽。 自洽

上一篇: 怕冷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