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杜文
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中,纽约女孩丽贝卡因为沉迷“买买买”而债台高筑,在职业催债人的穷追猛打之下,不仅丢了工作,还失去了友情和爱情。但作为一部小妞电影,结局自然是圆满的:改过自新的女主重启人生,最终与英俊多金的男主拥吻在繁华街头。这部电影上映于2009年,正好是美国金融危机的第二年。因此也有人将其笑称为“次贷危机版灰姑娘”。当年观影时我还是个学生,关注重点也在“灰姑娘”和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十多年后再看,却已无法代入一路开挂的女主,反而全程在心疼被她浪费掉的钱。毕竟历经生活的捶打,我已经深深明白:王子的吻是虚妄的,而卡债的痛是真切的。诚如写出了《蒂凡尼的早餐》的杜鲁门·卡波特所言:账单有可能是最令人心碎的小说。
刚工作那会儿,我也有过一段疯狂的扫货时光。虽不至于刷爆信用卡(出于某种本能的抗拒,我至今未办过信用卡),但绝大部分工资也都贡献给了美妆和服饰。除了金钱,我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如何买”和“买什么”。比如混油皮要用什么精华水,比如隔离霜和妆前乳有什么区别,再比如百褶裙要跟什么上衣和鞋子搭配。但因为梳妆台和衣柜旷日持久的匮乏,只要走进商店或点开某宝,目之所及,我全都想要。丽贝卡之所以购物成瘾,也是带着弥补童年缺憾的报复之心。许舜英在《大量流出》里也写道:“当压抑被称之为病态的时候,它反而是最华丽的勾引。”所以尽管每次都会列出清单并慎之又慎,往往还是会超标再超标。
有一年夏天,我看上了一条别致的设计款连衣裙,但价格远超预算。试衣镜里焕然一新的自己和银行卡里濒临报警的数字在眼前来回撕扯。纠结再三,现实胜出,连衣裙带着我手心的余温被挂回了原处。然而当晚我辗转难眠。仿佛失去的不是一条连衣裙,而是整个世界和光明未来。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就赶往商场,想要夺回一切,却不承想合适的尺码已经卖完。沮丧至极时忽灵光一闪,我决定转三趟车、跨越长江去另一家店碰碰运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未来失而复得!一路奔波,饥肠辘辘,却又兴奋难耐。可是当我提着光亮硕大的购物袋走出商店时,蓦地被一阵失落侵袭。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里,丽贝卡也曾在戒瘾互助会上袒露心声:“我购物的时候,世界就会变得无比美好,但是过一会儿世界就变了样,于是我又去购物。”我跳出这个循环是在几年前,因为一次筋疲力尽的搬家。每当以为已经收拾完毕,又总有被遗忘在角落的衣服鞋包冒出头来。凌晨过后,满床的衣物虎视眈眈,我蜷缩着躺倒,欲哭无泪。那时我才明白,当物质承载过多的幻象寄托,终有一日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如今,我购物是为了使用,而非拥有。比起购买新品,如何将旧衣搭出新花样更令我快乐和满足。当然,这或许也要感谢曾经疯狂购物积累下的库存,以及在不断试错过程中摸索出的个人喜好和风格。对于大多数出身普通家庭的女孩来说,“喂饱”曾经饥饿的自己可能是成年后的一堂必修课,没必要太过苛责自己。但也要注意区分一点:饱足和贪欲是两回事哦。 购物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