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闸蟹的短暂自由
作者:邢海洋中国人爱吃大闸蟹,贪吃甚至到了没有闸蟹秋天都不完整的程度,闸蟹因此价格高高在上。过了秋分大闸蟹肉肥膏满,正是食蟹最佳时节,围绕着大闸蟹就有了很多消费噱头,也是观察大众消费的绝佳窗口。
今年夏天天热,秋老虎迟迟不去,闸蟹长到中秋正是第五次换壳的时候,螃蟹脆弱,躲在角落里难收获,大闸蟹的价格曾达到近年来最高点。过了十一螃蟹大批量上市,价格也就下来了,并且普通螃蟹跌幅很大。在电商平台,未标注产地的全母2~2.3两10只大闸蟹礼盒才卖109元,公3.3~3.5两、母2.2~2.5两4对8只螃蟹才128元。和往年相比,足有四成甚至一半的跌幅。那些标注了产地的,除了阳澄湖,其他水域的也跌幅不小,和去年同期相比价格降低了30%左右,如产自江苏盐城大纵湖的大闸蟹中,最便宜的2两母蟹99元6只,约合16.5元一只。
2两和2.5两的大闸蟹销售占比达到七成,这也意味着,今年的餐桌上大闸蟹自由突如其来地实现了。
但精品蟹,尤其是阳澄湖的大闸蟹还是不那么自由的,阳澄湖的公4.5两、母3.5两4对8只蟹,价格就得四五百元。十一后的大闸蟹价格大跳水基本没有影响到阳澄湖,即使是阳澄湖之外,诸如洪泽湖等地,大闸蟹也分化得厉害,精品蟹一蟹难求,大路货大量供应,呈倾销之势。原因何在?其实这正如白酒中的茅台,消费者冲的是茅台的品牌和品牌带来的高消费附加值。如今阳澄湖大闸蟹不进菜市场渠道,都是走品牌店、线下专门店渠道、团购渠道,即便有下跌,也是小的浮动。在电商平台销售,今天的电商平台体量足够大,也有了充分的信誉保障,为产地背书有公信力,阳澄湖闸蟹没有假货来搅局,因此独步蟹坛。
以我们中国人对大闸蟹的喜爱,大闸蟹却一直未能走上寻常百姓餐桌也是挺奇怪的事情。海外螃蟹泛滥,我们这里却紧缺,看似难以理解。每只母蟹产卵成千上万,成品蟹却供不应求,关键在于成本上,一亩水塘通常也就放养600只蟹苗,一只螃蟹有一平方米的生存空间,太多了都长不大。饲料和养护的成本也很高,一亩池塘精品蟹一年通常要投入8000元的成本,普通的也要投入四五千元。如此高的投入,需要均摊到几百只螃蟹上,扣除成本,蟹农并无暴利。故而,从供应和需求上看,大闸蟹堪比奢侈品,价格限制住了消费,全国每年产量维持在八九十万吨,绝好的天气,产量会超过百万吨,价格稳中上涨,即使丰收年份也是比较稳定的。
今年的大闸蟹自由,是因为收获季节天气的变化,深秋大量上市,消费者得享口福。但从螃蟹价格的两极分化,还是感受到了大众消费者的力不从心。
食蟹时节,很多娱乐场所主打起了大闸蟹,自助餐里的大闸蟹自不待言,那些温泉游水会所也都把大闸蟹当成卖点。但顶级会所之外,普通人的娱乐消费似乎在极速坠落,那些街头巷陌的SPA和洗脚店很多消失了踪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56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0.8%,其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037元,下降7.4%。统计局的调研还显示,25.8%的受访者表示疫情形势对自身的文化消费影响很大。
一只大闸蟹,折射出的是消费的方方面面。大闸蟹中的阳澄湖,就如从白酒界的茅台,映照出高收入群体,以及他们所推动起来的高消费荣景。其他产地的蟹,则显示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再旺盛。 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