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奖:如何避免金融危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经济学奖:如何避免金融危机?0诺奖的颁奖词表示,今年的经济学奖得主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戴布维格,大大提高了我们对银行在经济运转中所起到的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

他们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为什么避免银行倒闭对于经济至关重要。原因在于,银行系统如果出现严重问题会引发金融危机。大型银行倒闭之后,市场上的借贷将变得更加昂贵,甚至有可能出现流动性枯竭,使得借贷行为变得不可能,由此会引发资产价格暴跌。如果金融市场的影响波及实体经济,最终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引发大量实体企业破产,带来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在三位获奖者当中,本·伯南克的知名度最高。他曾经在2006年接任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一直到2014年被耶伦接替。伯南克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使他成为首个获得诺奖的美联储主席。美联储历史上声望最高的两位主席,80年代大战通胀的保罗·沃尔克,以及担任美联储主席将近20年的格林斯潘,都没有获得诺奖的殊荣。在历届美联储主席当中,和诺奖稍稍沾边的是珍妮特·耶伦,她的丈夫阿克洛夫曾经获得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伯南克任期之内,美国遭遇次贷风暴,伯南克因为带领美国度过这次危机,曾经在2009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尽管伯南克当年应对危机的办法具有很大争议,但当年《时代》杂志还是给予了伯南克很高的评价,认为伯南克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美联储不采取极端的量化宽松来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美国的经济会更加糟糕。《时代》杂志认为,正是在伯南克的带领下,美国经济走上了复苏之路。

伯南克当年应对次贷危机,一方面是大力推动量化宽松,同时,另外一个关键的措施在于尽量避免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尤其是在雷曼兄弟倒闭引发流动性枯竭之后,伯南克和时任财政部长保尔森携手合作,没有再让任何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倒闭,避免了危机进一步升级。这正是伯南克对于银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这一次诺奖颁给伯南克,也是对伯南克思想和行动的认可。

早在担任美联储主席之前,伯南克对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就有非常深刻的研究,是美国经济学界研究大萧条的权威。伯南克此次获奖的主要论文,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大萧条的研究,当时美国学界的主流看法是,如果美联储在大萧条期间大量印钞票,是可以避免危机升级的,伯南克一方面认可流动性的重要性,但他认为流动性无法全部解释30年代的大萧条,所以,伯南克将研究方向放在了非货币因素上。

他当时的论文名字叫作《金融危机在大萧条中的非货币影响》,重点讨论银行恐慌和企业倒闭这些非货币因素对大萧条的作用。在这篇论文中,伯南克认为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是一次正常的衰退,但是1930年发展为银行危机,大量挤兑导致银行破产,银行数量在3年之内减少了一半。银行大量破产之后,导致借贷成本变得昂贵,最终使得信贷紧缩,造成对总需求的影响,这是30年代大萧条的重要原因。诺奖颁奖词认为,正是得益于对30年代大萧条的深入研究,以及对银行破产的破坏性的认识,伯南克在2008年次贷风暴期间避免了危机升级。

经济学奖:如何避免金融危机?1另外两位获奖者戴蒙德和戴布维格,获奖原因也是对于银行危机的研究。这两位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合作发表一篇文章,讲解银行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银行天生容易被挤兑。戴蒙德和戴布维格的研究,重点讨论了银行的期限转换角色,这种角色一方面使得银行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得银行天生容易被挤兑。在这篇文章中,戴蒙德和戴布维格建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Diamond和Dybvig模型”,成为后来者研究银行挤兑的重要模型。

在上世纪80年代的那篇论文中,戴蒙德和戴布维格首先解释了银行为什么重要,那些有富余储蓄的人希望获得更高投资回报,如果没有银行,他们只能自己从事直接投资,但是如果临时需要钱,就不得不提前终止投资项目,最终导致回报率很低,因为真正好的回报都来自长期投资。而对需要资金的生产者而言,也需要尽量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如果投资资金都变成短期资金,生产者也无法从事长期投资。

而如果有银行作为中介,无论是对借款者还是生产者,都可以解决这种短期资金需求和长期投资回报的矛盾。因为通过聚集投资者的储蓄资金并投资于长期项目,银行具备了期限转换的能力,因为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需要提前支取资金的只是一小部分,银行通过整合大部分资金,可以将这种短期资金支取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即使个别投资者收回资金,生产者的长期项目也可以正常运转。

戴蒙德和戴布维格认为,这种期限转换能力一方面让银行在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得银行天生就很脆弱,很容易发生挤兑。如果市场上出现银行无法足额付款的谣传,一个接一个的存款人都去提前取款,挤兑行为就会让银行破产自我实现。所以,戴蒙德和戴布维格提出了政府监管的重要性,政府应该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避免银行挤兑出现。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戴蒙德和戴布维格,原因在于他们开发了理论模型来解释银行存在的原因,以及它们为何容易受到谣言影响,社会应该如何减少这种脆弱性。正是这些见解,构成了现代银行监管的基础。 经济学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