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0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更换小区物业

小区物业在老周的眼里,一直是个安静的主儿。一年到头可能就收物业费的时候,发个通知,或者业主发现哪里需要维修了,找物业维修一下,你做好你的服务,我按时缴纳物业费,一直相安无事。

可是去年年底刚收房的新房物业改变了老周的看法。交房时,业主验收环节,老周按照规定,提交了验收问题表,老周买的是顶层,下雨渗水,本身这事就让人糟心,他心想赶紧修好了,好装修房子,谁知道这一等就是两个月,物业公司也没安排人修。老周又打电话催,物业公司无奈道,这是开发商的责任,他们帮忙催了,但开发商不派人,他们也没办法。

老周很生气:“当时我们想先验房收房,再缴纳物业费,你们物业不同意,非要说地产跟物业是一家的,房子不会有什么问题,万一有问题也会及时维修,现在说没办法了,换位思考一下,谁摊上这事不糟心?”

最后老周三番五次打电话催问,物业公司终于协调了一个人开始干活,先试水检查哪些地方漏水再维修。又过了一个多月,老周才反应过来,试水只是拖延的手段。没办法老周又去投诉,最后物业公司说实话了,不是他们不想维修,实在是没有维修工人,虽说他们是物业和地产一家,但地产的人他们使唤不动,现在地产欠工人钱,工人不给干活,最后事情就搁置在这儿了。

对物业不满的不只老周一家,小区群里每天都有业主抱怨。小李在群里说,刚收房时,小区绿化生机勃勃的,现在才过去多久时间,好多绿植都死了,物业压根不管。老陈家意见更大,说起封窗户这事儿,他不乐意从物业推荐的渠道采购,找了别家定制,现在窗户运到小区门口几天了,就是不给进。后来大家了解到,这家物业公司还开发了许多产品,都是自产自销,例如矿泉水、纸巾、饼干、月饼等,封窗供应商是物业公司的兄弟公司。

有人在群里提议,咱们可以组建业委会,更换物业公司呀!可想而知,呼声得到很多人支持,事情进展也是神速,很快小区的业委会成立,提出申请更换小区物业公司,众多业主进行投票,最终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事情尘埃落定,这家物业公司被业主赶出了小区。

在这个带货的时代,物业公司扩大了自己的服务范围,给业主多一个选择,本来是好事情,但是没有把握好度,忘记服务的本质,侵犯了业主的权益,就本末倒置了。

(读者 宁宁)文化行业的廉价招聘

最近看到一则livehouse招聘灯光师(学徒)启事,其中不少要求,有吃苦耐劳、热爱工作和接受加班,末了加了一句,无薪酬。这样的招聘启事放在2022年的无锡,让人很难想象,虽说无锡人均GDP较高,但也不见得人人都愿意为爱发电。

这些招聘者可能是认为像书店、livehouse这样的文化行业,自带浪漫情怀,文艺青年或许会出于热爱,选择加入其中工作几个月。但显然这些招聘者只是想招免费的打杂工,而不是一个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稳定员工。

前不久,某知名连锁书店的多名店员反映自己的工资被拖欠几个月未发放,这样的情况让人很难受。2015年的时候,我曾就职于一家景区书店,那两年独立书店和民谣很火热,全国很多商人涌入书店行业,差不多10个书店老板里,有7个诸如装修、餐饮业的老板,他们选择开书店的动机大多是想结交文艺界人士,他们天然地认为书店从业者就应该是低薪。

我当时的老板,每次开会时,都要强调我的薪酬是全无锡书店员工里面最高的,3500元,听多了我有点反感,那时还没有出现pua这个词。后来我因为家庭而辞职,书店没过两年也关店了。

在书店工作遇到欠薪问题,会让人更多一份愤恨。一般人都知道书店店员的低薪,如果再被拖欠,实在让人不齿。与前面所说的livehouse招聘免费灯光师学徒不同,不少书店会招聘暑期大学生兼职,有少量薪酬。我曾经和两位大学生共事过一个半月,后来她们开学一个多月后,老板还没有给她们发薪酬,她们向我寻求帮助,我去找了老板多次,最终老板给每人转账了1500元。她们的工作时长和我一样,都是早上9点到晚上9点。

在很多人看来,书店店员有点像服务员,低门槛,但其实他们中也不乏一些不断在自我提升的,他们会写文案,会做饮品,会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书单,他们是一群真正热爱书店行业的工作者。

很多刚从大学出来的年轻人,在因为热爱想进入这行时,建议花一点时间对书店的老板做一些背景调查。很多老板租个商铺,开半年或一年书店,只是为自己结识文艺界的名流做一个桥梁,等到他们目的达到后,常常选择闭店,理由则是独立书店很艰难之类的,最终消耗的还是书店店员的青春和热情。

作为曾经的书店从业者,我希望还在继续的书店可以生存得越来越好,那些廉价的招聘启事可以慢慢消失。

(读者 王露露)家门口的幼儿园

胡姐儿子今年3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胡姐家小区就有一所公立幼儿园,距离她家步行5分钟。8月中旬,胡姐向这家公立幼儿园递交了入园申请,随即被告知本园面向全区适龄儿童招生,因报名人数较多,将采用抽签方式决定谁能入园。两周后,幼儿园公布了抽签结果,胡姐儿子被家门口的幼儿园拒之门外。

家门口有幼儿园,但因为运气差了点,就只能送儿子去两公里外的民办幼儿园,而且,民办幼儿园每月还多收600块钱。这事胡姐想想就郁闷。她在小区微信群问清楚了:今年小区里申请入园的孩子一共12个,经过抽签幸运入园的只有5个孩子。孩子不能入园的家长们纷纷表达不满:前几年,幼儿园搞扩建,小区里到处尘土飞扬,吵得人心烦,但大家都体谅,毕竟谁家的孩子都要上学,如今幼儿园扩建了,家门口的孩子却还是无法入园,这一点,大家难以接受。

胡姐和家长们找到幼儿园园长,园长向大家解释,幼儿园于90年代建成,一直是面向全区招生,因为建成早,各方面资源比较成熟,所以比较受家长的青睐。到2010年,因为需求量大,园区达到饱和状态,这才开始实行抽签入园政策。而且所有的招生方式都是由区教育局制定的,幼儿园只是执行者。就拿今年来说,报名本园的孩子有200多个,最后入园的只有一半。我们小区也一样,一共23栋楼,每年都会有适龄孩子要入园,每年也都有家门口无法入园的孩子。这件事,她年年都会向附近的家长们解释一遍。园长说,如果可能的话,她也愿意小区里的孩子都能入园,孩子们家离幼儿园近,他们也好管理,但这是不现实的。

有家长找出一份省物业管理条例,指着其中一条问园长:按照规划小区内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应优先为业主提供服务。既然你们的幼儿园在我们小区里,为什么不能为小区的业主优先提供服务呢?

园长建议家长们向教育局咨询政策,他们只是政府政策的执行者。胡姐一行又赶到区教育局,教育局负责人解释说: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意见,是最近几年才有的政策,其中确实明确规定了配套幼儿园应优先满足本居住区适龄子女入园需求,但对于90年代建成的小区,现在没有政策支持。所以,即使这家公立幼儿园就在小区里,而且距离有些楼座只有一墙之隔,但它也不属于小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目前,全区优质公办幼儿园确实资源太少,他们也在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读者 蒋霖) 读者来信

上一篇: 新疆夜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