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前还贷潮
作者:邢海洋交通银行发通告,提前还贷要支付1%的违约金,由于舆论反弹,交行又撤回这一规定。但不是全部收回,而是交由下属分行自行决定。这实际上就意味着,当借贷者提前还贷时,很笃定要面对一笔违约金。一场提前还贷潮在年轻人中间流行开来,即使要承担一笔额外费用也在所不惜,说明了什么?
其实,提前还款要交违约金并非新现象,无论是等额本金还是等额本息,偿还贷款都是先多还利息,尽可能多地保持借款人的债务总额,这是银行的经营之道。提前还本金,银行就失去利润源头,自然非所愿。故而签订贷款合同的时候,银行往往有提前还款违约金约定,一旦借款方提前还清全部贷款,或大部分本金,就得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违约金是按照提前还款时的未结余额的百分比计算,一般是2%到5%;或规定若干个月份的利息。违约金的有效期通常不会超过3年或5年。每家银行的条款都会有所不同,如有的银行不足一年的罚息三个月,不足两年的罚息两个月,不足三年的罚息一个月等等,也有的银行没有罚息。另外,几乎所有的提前还款都需要提前申请。
关于提前还贷违约金,交通银行并非没有明确规定,住房贷款不足三年收取欠款金额1%罚息,需提前一个月申请方可提前还款;住房贷款满三年预存十天到一个月的不收罚息。不过在执行中给予了优惠,每年可免收补偿金进行部分提前还款一次;全部提前还款则仅对部分期限收取补偿金。现在,交行希望更严格地执行,以弥补银行的利息损失。
交行在投石问路,其他国有大行乃至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虎视眈眈。自从房地产交易陷入冰冻,房贷基准利率LPR两次下调,银行也主动下调了贷款利率,今年贷款和去年相比至少要低一个百分点,百万贷款的月还款额至少少了一成,银行的一个稳定的获利来源陷入困境。烂尾楼断供潮如果蔓延开来,银行的盈利恐怕面临又一次釜底抽薪。为盈利计,企业是不得不开源的。
不买房不消费,居民的储蓄意愿在增强。当储蓄积累到一定程度,目前又无确定投资渠道的情况下,未来很可能面临提前还贷的额外支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还贷。并且,新的贷款利率比去年大幅下降,想要享受到新的利率,和银行谈判获得更优惠的利率几乎不可能,也只能还旧借新。
可惜除了违约金,很多银行还关闭了网上办理窗口,推出了额度管理。一些用户在等待近1个月、缴纳6个月贷款利息作为违约金后,才顺利提前还款。还款方式同样受到限制,有些购房者被告知无法缩短还款期限,提前还的钱只能用于减少月供。
据央行数据,上半年,居民存款新增了10.33万亿元,是近年来增加最多的;贷款新增2.18万亿元,又是近年来最少的。相对于去年上半年,新增存款和贷款分别是7.45万亿元和4.58万亿元。这和房地产的销售情况大致相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89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商品房销售额66072亿元,下降28.9%。房子卖得少了,房价也下跌了。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银行也降低了贷款利率,同时降低了首付门槛,可居民的购房意愿依然持续下降。于是,人们把更多的余钱存进了银行,过多的存款供应直接压低了存款收益率。对于居民而言,唯一的好处是,房贷利率比理财收益率降得更多,提前还贷成了最合理的理财方式。
居民存款激增,看似是大家都有钱了,其实是有钱无处花的迷茫。提前还贷背后呈现的则是对房价一直涨的信念由坚信到怀疑到否定的过程。 还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