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时代的一场“观念革命”
作者:何奎这次周刊的1200期沿袭了800期、1000期的历史传统,是它成长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节点。鸿谷兄两个月前就告诉我,周刊每隔四年才做一次特刊,需要肖总和我各写一段文字,以兹纪念。细细寻思,自己从2008年起就与周刊在工作上不间断地产生一些交集,但一直是站在外围看。自己真正与周刊结缘还是近三年,此时不再是站在外围,而是进入里面;不再是看了,而是跟着大家一起干了。三年的时间很短,但它给我带来的冲击挺大。
张瑞敏谈到海尔的过去时曾说过:“改革开放为海尔带来最本质、最核心、最打动人的东西是什么?想来想去,比来比去,我认为就是四个字:观念革命。”这三年周刊的最大变化就是,它初步完成了由一个传统期刊向一个全媒体内容生产公司的转变,而它给我的最大冲击也是四个字:观念革命。而这场“观念革命”,与制造业有所不同,是一场以现代知识生产、传播与服务为中心的数字化革命。
复盘一下历史,周刊从1995年重新创建后的成长与壮大,既离不开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广大读者的关心呵护,也得益于书店的历代前辈们和周刊的全体同人们的艰苦奋斗。它经历了纸媒的辉煌时代和黯淡时刻,而数字化对行业的冲击、对传统知识生产方式的冲击,一度让它濒临生与死的边缘。自2016、2017年起,它启动了以“1+N”为内核的新媒体转型,由书店的一个编辑部变成一个独立的法人企业,松果生活、三联爱茶、三联中读等逐步上线,广告部开始自主运营,发行部进驻天猫电商,一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化革命拉开了序幕。而我正好中途赶上并逐渐参与到这场革命浪潮里一波波生龙活虎、惊天动地的壮观场景中。在这个场景中,大家几乎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在竞争中活下来,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去改变自己、取舍自己、建构自己,如何更好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外部挑战。
这场数字化革命,并没有将理想、信念、内容价值等这种最具有长期主义色彩的东西给抛弃,而是始终恪守文化理想和使命,坚守内容基因和传统,坚持文以载道、商以传道、创新弘道,积极关注那些震撼人心的潮流、趋势、情绪及其转折,敏锐捕捉时代的心跳、市场的心率、读者的心声及其变化。它依旧像过去一样,以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关注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百年等宏大主题叙事,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内容领域。它选取新的微观视角去关注大时代的大话题,推出了“跟着卡车行中国”“全球产业链的微观调查”“中国外贸的韧性”等封面故事,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复杂历史情境下的张力和定力。它策划了“寻找夏朝”“了不起的文明现场”“看懂中国”等专题内容,以一种亲切灵动的方式重溯中华文明的源与流,探源现代中国的发生与兴起,从全球视野去审视中华文明的独特意义和当下价值,努力增强读者在大国崛起时代的文化自信。
但是,这场数字化革命刷新了它传统的内容生产运营方式,展开了赛道的重置、流程的重塑、资源的重组和整个体系的重构。它从内容生产的源头切入,一篇好文章可以纸刊、微信、音视频和图书等不同方式传播,让一个内容的多形态呈现、多平台分发、多价值变现成为现实可能。它优先选择双微作为转型的主战场,并成长为这个战场的头部品牌。作为一个流淌着文字血液的公司,它还将音频作为新赛道,努力扩大私域流量。它建立了新的供应链,让一切资源要素在内部自由流动、与外部畅通连接,初步构建了一个资源互联、平台互通、产品互动、价值互享的生态系统。同时,它的内容管理、业务经营、决策机制、考核激励以及风控体系也不断地得以完善和进化,从而保障它在时代的高速公路上既有强大的动力轰油门,又能在风驰电掣时不偏离轨道,既志在千里,又行稳致远。
在这场数字化革命中,一个优秀的新型人才团队不断生长、日趋形成。鸿谷兄像此前的老主编朱伟一样,发挥着作为灵魂人物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他虽然是“60后”的身躯,但他的市场嗅觉与创造力始终不停地与互联网领域的“80后”“90后”“00后”同步。一次在电梯里碰到一个陌生同事,他现场向我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天才员工”。我既惊讶于这位同事虽入职不久但在新媒体运营上成就不凡,更惊讶于他对富有创造性的员工所给予的丝毫不吝啬、接近最极限的赞美辞。事实上,像这样“天才的员工”并非个例,在公司的各个管理团队、各个部门和项目中都有着“天才”们的身影。目前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30岁左右,都是“披荆斩棘的小哥哥”和“乘风破浪的小姐姐”。他们和她们都向外看,向前进,不内卷,不躺平,一点一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激情,如同夏日的常春藤,贪婪地生长出新鲜的绿叶,尽情地朝天长。而公司新装之后的办公环境一如以往,是一片轻松自在的绿色森林,也十分适合生长。稻盛和夫曾有管理金句“现场有神明”,大意是很多奇迹的创造源自一线员工。我相信,这些常春藤一个个地冒出来,就会成为一个个创造奇迹的“现场神明”!
当然,这种数字化革命很多时候也不是预设的。周刊自己做电商、做广告都是被逼出来的,做人文城市奖、做《少年新知》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事实证明,正是这种自己倒逼自己的精神,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正是这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才能开启新的增长曲线!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有没有发现需求!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只有不断地展开这种“观念革命”,始终保持对自我惯性和历史荣誉的警惕,才能知时应势、不被击倒,才能迎风而上、涌现新机。
是为记。 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