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纪事之永乐大典(1):明成祖修书

作者:卜键

四库全书纪事之永乐大典(1):明成祖修书0客观评价一个古代帝王,历来都不容易。如明成祖朱棣,起兵谋反时为叛首,篡位之初俨然一个暴君,而整体论列亦堪称英主。《明史·成祖纪》的“赞词”呈现出这一复杂性:说他即位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说永乐间“六师屡出,漠北尘清”,“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而在最后则不忘提一笔,“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史书多是后世学者撰写的,朱棣在篡逆过程中残害忠良尤其是大儒方孝孺的暴戾行径,是读书人心底永远的痛。

这段赞词,重在表彰明成祖的马上杀伐与开疆拓土,没有提到其下旨编纂的《永乐大典》。其实与扫除异己差不多同时,朱棣便开始布置编书之事,首先要侍读学士解缙等对《明太祖实录》大加修订,以示得位之正。永乐元年秋,成祖谕令遍搜古籍,编纂一部包罗宏富的百科全书类的大书,“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对于全书的总框架,他也从检索方便的角度考虑,明确提出:“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解缙学识渊博,兼以精强明练,深得皇上倚信,奉旨带领140余人分工辑集誊录,依韵排次,约一年即告完竣。明成祖很开心,赐名《文献大成》,对解缙等又是赐钞,又是在礼部赐宴,而翻阅时发现遗漏太多,即命重修。新班底的规格和人数均大为提升:以姚广孝、刘季箎与解缙总负责,任命王景、王达、胡俨等5名总裁,邹缉、王褒、梁潜、吴溥等15名副总裁。礼部受命“简中外官及四方宿学老儒有文学者充纂修,简国子监及在外郡县学能书生员缮写”,参与人员竟达2600多人,待遇也很优厚。兴办地点设在收贮内府藏书的文渊阁,位于紫禁城奉天门之东、内金水河之北,环境清幽,只苦了负责提供膳食、茗果的光禄寺,一下子增加这么多人吃喝,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以雄武残忍称名的朱棣为何要兴修这样一部大书?后世学者多以为与靖难相关,如孙承泽《春明梦余录》所说“不平之气遍于海宇,文皇借文墨以消块垒”,王重民《永乐大典的编纂及其价值》提出意在笼络人心与转移舆论,皆持此议,未免以文人之心度帝王之腹。实则对于朱棣来说(扩展至对于很多的开国之君、篡逆之君而言),诛灭对抗者是坐稳龙椅的必要过程,皇亲国戚、开国重臣都不在话下,何况那些个书生!及至大位已定,朝野俯首,大约也不会为当初的残暴行径后悔。以才学名冠京城的解缙曾极得欣赏倚信,也是朱棣选定的第一位“项目主持人”,而一旦觉得不符合自己的心意,立马下旨重修;此时解缙虽未除名,而在新的编纂班子中排在第三位,主事的是太子少师姚广孝,其次是刑部侍郎刘季篪,下边还有一大拨子总裁、副总裁,主管与实操之权都没了;而书未编成,解缙即被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不久再改贬更远的交趾;三年后解缙因莫须有之罪被捕入狱,又是朱棣暗示有司将他处死。其中应也有解缙的性格悲剧,而绝多英主都难容臣子怀贰,一旦发现即下杀手,哪里会想到昔日的君臣之情?

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十五日,对《文献大成》的增修大致完成,“书凡二万二千二百一十一卷,一万一千九百五本”,姚广孝领衔进呈,赐名《永乐大典》。朱棣应馆臣之请题序,其中说到兴办此书之缘起,“自伏羲氏始画八卦”娓娓道来,至孔子而集大成,曰:

……迄秦有燔禁之祸,而斯道中绝;汉兴,六艺之教渐传而典籍之存可考,由汉而唐,由唐而宋,其制作沿袭盖有足徵;然三代而后,声明文物所可称述者,无非曰汉唐宋而已。洪维我太祖高皇帝,膺受天命,混一舆图,以神圣之资广述作之奥,兴造礼乐制度,文为博大悠远,同乎圣帝明王之道。朕嗣承鸿基,勔思缵述,尚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世远祀绵,简编繁夥,恒慨其难,一至于考一事之微泛览莫周,求一物之实穷力莫究。譬之淘金于沙,探珠于海,戛戛乎其不可易得也。

讲的正是编纂此书的目的,大要有四:一则接续儒家道统,二为继承父皇遗志,三是有利于开创新的大一统格局,四乃便于检索。朱棣会想到以此为“老英雄法”(用编书之繁难消磨书生意气),以此冲淡篡逆杀戮的血沫吗?即便有,应也不会是主要因素。

接下来,序文述及全书体制和大框架,细说为考索便捷采用的方法,曰:

乃命文学之臣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募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著为典奥。以气者天地之始也,有气斯有声,有声斯有字,故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繁事,揭其纲而目必张,振其始而末具举,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巨细粲然明备。其余杂家之言,亦皆得以附见。盖网罗无遗,以存考索,使观者因韵以求字,因字以考事,自源徂流,如射中鹄,开卷而无所隐。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五年之冬,总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名之曰《永乐大典》。(《明成祖实录》卷七十三)

遵照皇上“毋厌浩繁”的谕旨,编者以一网打尽的方式,搜罗汇集了所能看到的书籍图录,依照《洪武正韵》的四声七十六韵部,“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繁事”,将相关内容辑入,或为一句一段,或为通篇整部,总字数约计3.7亿。按说这部大书与解缙已无太大关系,可今天有不少人,仍将他视为总纂。

由于卷帙浩繁,《永乐大典》的最后誊清已是次年冬天,成书11095册。内文用白皮纸,朱丝栏精写,正文墨色,引用书名用红色,断句用红色句号,清晰疏朗,朱墨灿然。本册高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黄绢封面,装帧富丽典雅,内文中插图亦精美,一派皇家气象。这就是成祖朱棣,短短22年的统治中不但将明朝版图极大扩展,还留下这样一部大书。 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