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19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老赵所住小区刚刚修好的电梯又有了新问题,物业在联系维修公司修电梯时耍了个心眼——在修好的电梯里加装了梯控。
事情要从小区里那次大规模的电梯故障说起:今年3月,由于长期缺乏保养,老赵他们小区多座楼的电梯出现了故障,指示灯不亮、按钮失灵还是小问题,被困电梯轿厢的状况也偶有发生。业主们联系了指定的维修公司,想凑钱尽快把电梯的问题解决。维修公司现场查看后说,问题不大,换件加保养两千块左右。不过他们和物业签过相关协议,修电梯得通过物业。业主们极不情愿地找到物业,物业说,修电梯是小事,但修电梯之前,是不是应该先把之前欠下的物业费交了?这电梯的维保费,其实也在物业费里。
说起物业费,老赵他们也不是不想交,但交物业费的前提是,开发商是不是应该先把业主们的房产证办下来?这房子都住了六七年了,到现在也没有拿到房产证,有的小夫妻买房的时候还没领证,现在小孩都快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没有房产证,就没法就读附近的小学。还有那些考虑卖房换房的业主,也因为没有房产证在卖房过程中屡屡受挫。
物业经理老崔说,你们催我也没用,物业公司是我自己的,我只是从开发商那里承包了小区的物业服务,我是自负盈亏,跟开发商没有半毛钱关系。业主们质问,公司是你的,为啥还用开发商的名字?你和开发商明摆着是一家人。
老崔明白,业主们是想借助自己向开发商施压,自己虽和开发商老板沾亲带故,但说到办房产证,也不是自己能解决的,开发商建房时没有交齐土地出让金和配套费,这个资金缺口到现在也没补上,资金不到位,业主们天天拿物业费要挟自己也没用。
业主们没人体谅老崔的难处,物业费的缴纳率常常不足30%,缺乏资金支持,老崔这家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也只能每况愈下,大面积的电梯故障算是恶性循环的结果之一。
3月底,僵持月余后,业主们终于和物业达成一致,未缴纳物业费的业主缴纳拖欠的部分物业费,物业抓紧联系维修公司修电梯。仅仅两天时间,电梯就修好了。但修好的电梯被悄悄加装了梯控,如今乘坐电梯,需要刷卡了。
刷卡乘梯可以避免闲杂人员进入楼宇,这本是好事。但业主们很快发现,这梯控每月需要升级一次,升级需要找物业,而物业给业主办理梯控升级的前提是缴纳上个月的物业费。
眼见梯控成了物业催缴物业费的手段,业主们再次群情激愤。大家找到物业办,要求物业办给个说法。物业办警告老崔:催缴物业费,可以用别的办法,但不能拿能否乘电梯要挟业主。这样瞎折腾,小心业主们成立业委会把你们炒鱿鱼。
(读者 蒋霖)居家学习时光
整个5月,由于疫情,我居家办公,上小学一年级的老大居家学习。刚开始居家,大家都以为是暂时的,觉得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或者说心里存在侥幸,想着随便糊弄一下,希望孩子早日返校上学。
居家第一天,老师发来了30多页的彩色PPT,内容非常丰富,开始几页是节气介绍、居家安全注意事项、居家习惯养成等,后面是语数外的网络课堂地址、登录方法和学习进度表;再后面是按照每天的课表排的形体要求、音乐学习内容、美术绘画主题等,甚至连科学课都被编排进了PPT,有时候是磁铁原理,有时候是豆子发芽实验。
可是我居家办工仍然工作量大,老二还未到入园年纪,带着老大学习显得非常吃力。想象中的居家学习是,孩子能自主打开电脑,独立学习。但事实是,孩子打开电脑以后,找课本要找五分钟;学习时嫌铅笔不够尖,找卷笔刀要找五分钟;听着录播的网课,又玩起铅笔头上的橡皮来,甚至窗外小孩打闹,她都想探头去看看是谁。
网课的时间不长,也就二十来分钟,但是每天都是按照进度学习新知识。老师也怕孩子掌握得不牢,每天配套留一点点作业,比如每天学习的三四个生字要写一遍并组词。这可要了当妈的命。
除了按照学校的要求把主课的网课上完、作业写完,刚开始我还按照其他课程的要求,让闺女把形体课要求的四个八拍的压腿做完、跟着做七彩阳光的广播体操,找一幅下雨的图让她完成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当然还有每周一的线上升旗仪式、每周日下午的线上班会、每天晚上半小时的线上辅导。坦白地说,这些事情如果我不上班,以及不用带其他孩子的话,督促孩子应该能较好地完成,达到居家不停学的要求。
可那只是如果。刚开始的一两周,我有些焦虑,甚至急得牙龈嗓子发炎,因为陪着孩子学习,我发现即使课本上那么简单的东西,对孩子来说也未必能一听就会;隔天一问,之前强调的东西早已不知所以。
因为我自己的工作相对可控,可以在晚上、周末加班加点完成,但我担心孩子的学习落下。居家时间长了,我和闺女也在痛苦中磨合,我们默契地放弃了主课以外的学习要求,增加了户外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也逐渐释然,知识吸收需要过程,孩子成长更需要过程。
所以,即使我即将回到工作岗位上,孩子仍然居家学习,我也决定少些焦虑,多些放手。
(读者 趴趴)网上打官司
上周日去菜场买菜,我经常光顾的那个菜摊的摊主跟我讲了一通他打官司的事。
去年年底,一家一直由他供应蔬菜的小饭店拖欠了2万多元的货款,上门去要,店主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就是不见实际行动。过了春节,他决定到法院打官司。
按照网上说的流程,他准备好起诉材料,交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当场立了案。立案的法官说,回去等开庭的通知吧。
谁知疫情又起,法院的诉讼全部从线下转到线上,也就是当事人不必去法庭,可以通过网络开庭。法院的书记员详细告知了网络开庭的流程和操作方法。
开庭之前,他早早地按照书记员的要求,在手机上打开一个叫“某某云法庭”的微信小程序,用登录码登录,等着按时开庭。到时间后,法官也准时登录了,但迟迟不见饭店老板。
大约过了二十来分钟,被告才姗姗来迟,先是说刚才在开车,又说不会操作,等到一切定当,法官敲响法槌正式开庭时,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本来按照法律规定,被告迟到可以缺席审理,但法官说特殊时期,尽量不要缺席审理。
大概被告的手机没有固定,画面一直在晃,被告还不时地抽着烟,一直东张西望,法官宣布庭审纪律,制止被告的不当行为,他才稍稍安定了些。然而开庭过程并不顺利,一到关键时刻,被告就掉线,只能等被告重新上线。法官在询问被告时,被告不是答非所问,就是说听不清,要求法官重复。可以明显看出,被告在故意拖延时间。整个庭审过程中,法官一直不停地问被告听得到吗。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案件,将近一个小时才结束。
在立案时,摊主已经将双方当事人的微信聊天记录、送货单等证据打印或复印好,提交给了法院。但在庭审过程中,被告除了强调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无力付款之外,还说欠款的金额不对,要将微信付款记录提交给法院。法官除了要求被告尽快提交相关证据外,还让原告将证据原件送到法院,以便进一步核实。
这位摊主怕证据在邮寄过程中丢失,决定直接送到法院去。法官表示会在核实相关证据后作出裁决,法律文书会发送到双方的手机上。法官还说,如果裁决生效后被告不主动履行义务,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摊主向我抱怨,这次打官司,他起码要跑三次法院,以他的体验来看,网上打官司,并没有说的那样简单。
(读者 侬家门外)
本栏目投稿请发信到: [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