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减肥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作者:李凡卓

当我们在谈论减肥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0据说现代人要一日三省吾身:查余额、看脸、称体重。短期致富遥不可及,容貌的大幅度进阶似乎非依赖整容不可,成本高且风险大,好像只有减肥最具可操作性,基本遵循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古训,而且人们越来越相信,在清减的躯体与有质感的生活之间,有种隐秘而坚韧的联系,挥之不去,于是在前两项屡屡败下阵来的人们,纷纷将革命热情投向了减肥事业。

现在减肥的方法林林总总,抽脂排油什么的已经司空见惯,更耸人听闻的据说还可以往胃里植入水球,再往下不知道要发展出什么“满清十大酷刑”来。金庸说:少吃,不吃,一定会瘦,凡是自集中营出来的哪有胖子?倪匡如醍醐灌顶。金大侠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武功臻于化境是无招胜有招,得天下的最高境界是非攻,减肥的秘诀就是不吃。

节食当然是难受的,虽然唯美主义者往往假以“轻断食”“辟谷”等美名,甚至将之赋予一种神秘又超验的魔力。村上春树曾将饥饿描摹为一幅画:“乘一叶小舟,漂浮在湖面上。朝下一看,可以窥见水中火山的倒影。”坦白讲,村上君还能这么诗情画意显然是饿得不够狠。节食的实际滋味是胃液灼烧、胃壁摩擦,整个人恍恍惚惚,如同被人抽去了三魂七魄,站不得坐不得,趴着看蚂蚁觉得闹得慌,上树望斜阳又恐天太亮,就算是看了几百篇减肥成功后人前风光的文章,也根本理不顺自己已经被拧成麻花的柔肠。

虽然节食减肥是一项极其艰苦、孤绝、长线耗损的作业,但是对于一个真正的完美主义者来说,它并不是一种不能忍受的折磨,因为折腾过后是一种更美好和沉醉的人生体验。英国著名美男子诗人拜伦是先天易发胖体质,为了保持自己“通体透亮白玉”一般修长优雅的身材,几乎天天都在愤怒地、竭尽全力地与肥胖作斗争,他通过运动减肥练出了游泳击剑的职业顶尖水准,而且一辈子都在辛苦节食。有记载说他每天就吃块小土豆或是两块小饼干,再喝点苏打水。虽然他落了个高度营养不良和严重的胃病,但他成了当时全欧洲的大众情人,处处压同时代的雪莱、济慈一头。

余生也晚,不过也长期混迹于微胖界,某天我痛下决心减肥,立志要把自己活成一部真人版的励志大片。首先是智能手机下载减肥App,熟记各种食物热量,每日严格的热量管理,保证消耗大于摄入,到后来熟极而流,双眼像是自戴了智能眼镜,看一眼餐饭,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卡路里数值就自动计算出来了;其次是狠斗欲字一闪念,时刻都在克服吃货因子在体内的发作,过午不食。不过人非圣贤,这般自律殊为不易:有天晚上我饿得抓心挠肝,摇摇晃晃从床上爬起去冰箱翻到两个咸鸭蛋,顿有“正撞上五百年前风流业冤”之感,但吃完立马心生悔意,立刻在App上查咸鸭蛋的热量,发现竟然查不到这种食物的热量。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歧视咸鸭蛋!忐忑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做了繁复的心理建设,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电子秤,果然重了两斤!当即心情惨淡得好像修行一世的高僧破了戒。这样的减肥生活,非但没有把自己活成一部励志大片,倒是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部惊悚片。 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