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法用成本核算的生活
作者:张天骄我上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会计,好处就是逢年过节亲戚不会让你来上一段才艺表演,也不会打电话喊你去修电脑。每个人都认为只要收大于支,即使不懂会计,也能够应付各类生活开销。我的父母就是如此,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从来没有记账的习惯,但深知“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就靠着死工资给家里添置了一件件电器,还实现了两次换房。
事实上,会计在生活中应用起来难度很大,因为很多东西都无法具体量化。比如最近油价一直上调,我只要看到相关新闻,不管油箱里还剩下多少都要加满。那一箱汽油到底价值几何呢?这就涉及了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来说太重要了,所以产生了一个单独学科:成本会计学。比如企业进了一批货,之后又进了两批同样的货,但价格都不一样。此时,常用的计价方法有三种:按照最先进货的价格作为出货成本计价的,叫“先进先出法”;每次进的货加上存货计算成本的是“加权平均法”;各算各的则是“个别计价法”。在实际操作中,每种方法各有利弊,计算起来远比理论麻烦得多。
无论哪种计价方法,核算一箱汽油的成本都是难上加难,因为你得清楚地知道油箱剩余油量,才能计算单价。很少有人会算得如此精细,除非是以此为生的司机师傅。在收入恒定的情况下,即使对物价再敏感,最多也就是尽可能地抓住飙升前的小尾巴。这样做确实能节约金钱,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安慰。扔掉冰箱里两个腐坏的橙子导致的沮丧,心仪已久的玩具打折带来的喜悦,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量化的悲欢。
还有一种情景能够成功诱发我的职业病:去饭馆吃饭,每端上一盘菜,我就开始计算如果在家里吃能够节省多少钱。媳妇说我煞风景,其实,这道题并不比加油简单。餐厅里一盘菜的成本除了食材和作料,还有房租、燃气、自来水等营业费用,厨师、服务员的工资等“主营业务成本”。如果是高档饭店或者老字号,成本可能还要加上无形资产商誉的摊销,这就涉及更复杂的计算方法。坐在家中想着这顿饭节省了多少钱很像那个笑话:“孩子气喘吁吁地回家,说今天节省了两元钱,因为他没有走回来,而是跟着公共汽车跑回来的。”父亲幽幽地说:“如果跟着出租车跑,省得更多。”
生活就是生活,不直接创造价值,也不需要那么精确。它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消耗,通过有限的支出,购买各类物品和服务来换取感官以及心情的愉悦。如果还能联想起两个令人开怀的笑话,已经算是意外的收获了。 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