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与传染病
作者:袁越虽然至今尚未找到源头,但新冠病毒大概率来自某种野生哺乳动物,通过一次意外的亲密接触而传染给了人类。病原体从一种动物传递给另一种动物的过程被称为“溢出”(Spillover),科学家们相信这是新型传染病的主要来源。
2022年4月28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一篇论文,预测类似这样的“溢出”在未来的50年里至少将会发生1.5万次,原因就是气候变化。论文作者来自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他们用超级计算机模拟了3139个野生哺乳动物未来可能的栖息地变化,得出了上述结论。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在全球野生哺乳动物种群当中发现了4万多种不同的病毒,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即一万种病毒具备感染人类的能力。它们之所以还未感染成功,主要原因是没有机会,因为大部分野生哺乳动物都有自己固定的领地,相互之间很少碰面,和人类直接接触的机会就更小了。但气候变化将会迫使很多哺乳动物离开自己的传统领地,走上迁徙之路,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和其他哺乳动物发生亲密接触。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显示,2020年~2070年这50年里将会发生30万次这样的亲密接触,导致1.5万次“溢出”,这就给病原体从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创造了条件。
其实“溢出”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了,并不新鲜。这篇论文最大的价值在于计算出了这种“溢出”最有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发生频率,以及真正的原因。通常认为,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上升将会迫使哺乳动物向高纬度迁徙,因此地球的两极地区将是病原体“溢出”最可能发生的地点。但计算机模拟显示,如果那些原本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动物们一起向高纬度迁徙,那么它们之间的接触方式并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但假如两个原本生活在山脚下不同区域的哺乳动物一起向温度更低的山上迁徙,那么它们就有可能在半山腰相遇,从而导致一次“溢出”事件。
在所有哺乳动物当中,蝙蝠是最有可能发生“溢出”的哺乳动物,这是因为它们的活动范围较广,接触新动物的几率最高。东南亚地区是蝙蝠“溢出”的重灾区,因为这地方的蝙蝠种类最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最大。研究显示,至少有3200种不同的冠状病毒在蝙蝠种群中潜伏着,“非典”(SARS)和新冠病毒都很有可能来自蝙蝠。除此之外,非洲也是蝙蝠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致病性比新冠病毒高很多倍的埃博拉病毒也很有可能来自蝙蝠。
一个埃博拉加一个新冠就已经如此糟糕了,如果未来每年都有300个新型传染病出现在哺乳动物种群当中,其中的四分之一有可能传染给人类,最近刚刚暴发的猴痘就是其中之一。这篇论文的作者将这个研究项目简称为“冰山”,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挡在了人类这艘大船的面前,而其中的大部分病原体都躲在海平面以下,船上的大部分乘客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有多么严重。
更糟糕的是,这篇论文还得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结论,那就是人类已经错过了避免传染病扩散的最佳时机,即使从现在开始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都来不及了。换句话说,未来的地球将不仅是一个炎热的世界,而且还是一个充满了病原体的危险地方。人类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做好防疫准备,包括开发新的疫苗技术和治疗药物等等。但更重要的措施就是迅速搭建一套防疫体系,健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禁止野生动物贸易,加强家禽家畜的防疫检疫,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动物蝙蝠传染病哺乳纲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