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

作者:钟和晏

图片版权  (c)Town and Concrete

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0比特币是完全数字化的概念,它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不可见也无法触摸,尽管它被大众媒介赋予一种普通的圆形硬币外观。醒目的大写字母B铸造在硬币中间,就像美元符号一样,字母顶部和底部有两道垂直的竖线。这样的通俗形象恐怕并不能减轻人们对于比特币的理解困惑,也无法体现它背后的复杂区块链技术。

法国建筑师西里尔·兰斯林(Cyril Lancelin)一直着迷于现实与数字世界越来越模糊的界限。如果在两者之间,建立一个概念性的结构会如何?如果把抽象的加密货币转化为象征性的元素,用于现实中常见的房屋形式又会如何?

结果就是他最近发布的“比特币之家”,一座向周围环境开放的房子,外立面和墙体全部由旋转的比特币构成。房子建在长方形的网格上,金光闪烁的叠加比特币充当立面,沿着纵轴欢快地旋转,就像推拉门一样可以封闭,也可以完全打开,让空气和光线进入。

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1到了室内,比特币成为分隔空间的墙壁和天花板,沿着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旋转,例如在浴室区域界定出一个相对私密的小空间。把硬币水平向上堆叠,就出现了楼梯和抬高的观景平台。

比起真实的居住场所,“比特币之家”更像是一件运行良好的机械装置,其实兰斯林的着眼点在于,新的金融机会能否为建筑带来新的可能性?如他所说:“加密货币来自抽象世界,这是资助数字建筑项目的好机会,帮助它们成为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今年47岁的兰斯林居住在里昂,2016年创办他的创意工作室Town & Concrete。虽然已经作为职业建筑师工作了15年,他的大部分建筑还是只在网上存在的虚拟房屋。运用渲染软件和参数化设计方法,他尝试建立起自己的逻辑规则与想象空间。

这些虚构的房子中,经典的形状和体积对于结构至关重要。位于诺曼底佩尔什山区的“几何之家”,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混凝土体块作为主要结构元素,与玻璃材料的外墙和天花板一起,起到建构和分隔空间的作用,与“比特币之家”中那些闪亮的圆形硬币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

“几何之家”的平面图由3米乘以3米的网格构成,底层被一些圆形和三角形体块抬高。整个住宅空间都没有走廊,客厅、起居室等完全向周围的乡村景观开放,需要私密性的卧室隐藏在混凝土屏风后面。当光线穿透这些几何体块,房子变成了雕塑。

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2270平方米的“圆柱体之家”位于里昂郊外的林地上,相比之下更加简单纯粹,仅仅依靠单一元素圆柱体的重复与并置。柱体被改造成一系列混凝土圆管,上下两端是白色混凝土,中间封装了通透的玻璃外壳,用作外立面的玻璃幕墙。这样的圆柱并置系统可以不断扩大增殖,而且模糊着房子的内外界限。

“圆柱体之家”既没有走廊,也没有窗户,一切都是流通的。在玻璃与混凝土材料的交替使用下,圆柱体呈现完全开放、半开放或者完全封闭等不同状态。无论如何配置,它们都参与到结构支撑与空间划分中,甚至承担起部分家具的功能。比如把柱体下端的混凝土切割一部分,转变成陈列书籍的内凹形状书架。

如果从空中俯瞰,大量圆柱体紧密地排列在平面网格上,高度参差不齐,这样的高度偏移自然地形成不同房间的边界。所以,它的平面布局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移动家具,也可以重新分配房间的功能。

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3算法与建筑的结合,是从一个原点开始依照某种计算规则生成的设计,构成“山丘之家”的主要元素是立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数据。虽然房子的平面图本身很明确,但它的物质性是由立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参数构成决定的,也就是说,不断修改和重新分配数据,就能够改变虚构房子的外观。

基于简单的规则,使用基本形状和重复模块,兰斯林的特殊住宅构想深受一些日本建筑师思维方式的启发。他说:“日本建筑师总是围绕限制的概念进行工作,如何建造只有一扇窗户的房子?如何完成没有任何分区的住宅?他们从常见的游戏规则中解脱出来,回到生活的首要问题,重新塑造了楼梯、窗户、走廊以及人与人的亲密关系等等。”

他的虚拟设计也有一部分成功地进入现实世界中,2018年夏天在诺曼底森林中完成的“绿色教堂”就是如此。只采用塑料这种廉价的人工材料,它的命名也是来自所选塑料明亮的浅绿色彩。

教堂是三角形倾斜屋顶的简单造型,前后墙壁用聚碳酸酯,内部用轻金属加固。由于载荷不会过大,结构可以锚固在深度0.6米至0.8米的桩基上。圣坛一侧的实心墙上,光线从高耸的十字架形状开口处投射进来,显然借鉴了安藤忠雄在大阪市郊茨木市“光之教堂”中的创意。

除了前后的实心墙以外,另外两面墙壁与斜屋顶由充气球和聚碳酸酯球交替搭建。充气球用一种高性能胶水连接,聚碳酸酯的轻质绿球上带有十字形的切口,方便组装时拧紧螺钉。与户外音乐会的临时舞台相似,搭建教堂只需两三名装配工、一辆卡车和一台小型起重机,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

沐浴在诺曼底森林的阳光、绿树和阴影中,可以被风雨渗透,只配备简单的圣坛和长椅,这个户外小教堂里面却充溢着一种神圣、清澈、纯净的氛围。

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4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5“欧洲的年轻建筑师很难得到委托项目,因为客户总是想知道你已经建造了什么。从材料、重力、时间等众多因素来说,数字世界享有更多的自由,为想象力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除了虚构房屋的逼真图像,兰斯林开始在Instagram发布一些沉浸式艺术装置。2017年,Instagram在官方页面上展示他的一件装置作品,获得超过100万个点赞。

粉红色的橡胶节点、漂浮的金属铬球立方体、令人眼花缭乱的气球金字塔,这些装置通常建立在单一元素的不断重复之上。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相乘获得体积,球体、圆柱体、环面等进行形状组合,然后不断改变它们的比例和规模。

比如粉红色的充气装置《环结》,使用了一个数学中的无限符号形式,线条弯曲前行并返回自身。装置的基本形式来自三叶形纽结,把普通单结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就能获得一个三叶结。《环结》是把多个三叶结并置倍增,再用一条连续的闭合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6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7兰斯林使用他熟悉的参数化几何建模软件,完成了这件8米长的大型装置。也可以说,它是在探索不同寻常的边界分隔方式,比如用作建筑物中的隔断。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它所呈现的样态都是不同的。

参数化几何建立在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上,它的生成逻辑可以概括为“数据+算法”,具有点、线、面这三个基础要素。作为空间中一个特定位置的点被三个参数数据表达,通过点云形式生成曲线和曲面。无论形态如何复杂,对这三个基础元素的操作,几乎可以定义出所有的几何体类型。

“参数化设计是以正确的比例寻找美,当你设计建筑物或装置时,重要的是有一个原创的想法,就是找到合适的尺度,唯一方法就是不断进行实验。”兰斯林这样解释说,“使用参数化设计工具,我可以进行50次不同尝试,而之前最多只能做5次。决定规则之后更改比例、形状和参数,这样我可以设计出以前只能在脑海中想象的东西。”

兰斯林把他的装置称为“混合真实与虚幻,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他为那些抽象几何形式的装置,添加了一些他认为令人着迷的物品,例如甜瓜、仙人掌和火烈鸟等,通过各自的形状或纹理发挥作用。

去年8月份在北京798艺术区展出的《混合》装置,一系列大型西瓜串联起来的立体环结,让西瓜看起来不可思议地飘浮在半空中。西瓜是一种象征性的意象,丰富、圆润而且富有诱惑力,代表自然与生命的丰盛,为抽象的几何形式增添了一种具象的维度。

---------------------------------------------------

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8“在《金字塔环面》中我为自己设定了两个目标:第一是只使用环面元素,第二是找到与《链条》装置相似的迷宫特征,同时保持金字塔的形状。我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堆叠这些元素,来获得更好的光效与稳定性。

之前为纽约Pinknic音乐节制作的《火烈鸟环面》中,我已经使用过环面元素。我认为数字作品与实际建造的作品不是相互排斥的,我倾向于推动它们之间趋同的界限。虽然图像传递的信息比建造本身更让我感兴趣,但我的数字创作都可以在现实中复制出来。随着实际经验的增长,我可以相应地提高数字项目的复杂性。”

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9“顾名思义,这是由219个金色球体组成的装置,排列成26列,位于巴黎皇家村的中心。球体是一种纯粹的形式,没有单一的面。在户外,它反射光线和环境,光线一直在变化。大楼的黄色石头外墙环绕着它,为这种反射增添了温暖的色彩。同时,镜面以扭曲的方式映射着作品本身。

对于球体行列的排列方式,我也是经过了深入研究:它们是偏移的,因此反射图像会根据观察者的位置移动而有所不同。对于球体概念,我真正感兴趣的是虚与实的问题,重要的是球体网格之间的虚空部分,产生空隙与透明度。当你穿透它时,你就穿透了物质。”

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10“《链条》的灵感来自传统的迷宫,它的平面布局是简单的网格。我们从基本形式开始,把具有完美环面的圆环与方形混合在一起,使用参数化工具找到合适的比例,形成紧凑的体积。在这里,重复与参数化生成是主要的概念。我运用在建筑领域学到的技巧,根据变化的维度来调整它。

我在多个装置中采用过PVC织物材料,我喜欢这种材料的半透明性,可以制作规模很大的作品,而且方便移动。我也喜欢使用金属圆球,金属具有持久性和反射特征,两者是互补的。”

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11“仙人掌是干旱土地的代名词,它的尖刺外观与刺痛的体验有关,让人产生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它是繁殖能力最强的植物之一,在恶劣条件下茁壮成长,尖刺本身就是增强适应性的保护层。

仙人掌让我着迷,因为有时候它们看起来真假难辨。真实与非真实是我的主要创作主题,比如现在,我们很难分辨一张图像是真实照片还是虚拟作品,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倒置的仙人掌》的基础是一个倒金字塔形状,我让不同种类的仙人掌紧紧地黏附在上面。金字塔的末端已经接近地面,但留有空间,让一个人站在下面,去感受它的体量,也就是人的尺度与人造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我想超越倒金字塔结构的张力,所以用仙人掌来增强这种张力与平衡力。

我的仙人掌系列中还有一件《仙人掌球体》,它是为都灵音乐节开发的增强现实过滤器。随着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人工化,远离自然环境,不得不考虑这种日益增长的距离与分离带来的后果。

尽管这两年我们过得非常艰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例如虚拟空间和增强现实的加速发展,这些数字空间会在城市化过程中继续增长。当下,我们可以选择怀念过去,也可以重新配置未来。”

由数据倍增构建的人造景观12“去年10月份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期间,这件单色充气装置在市中心展出。我按照人体尺度构建它的规模,10米长、12.4米宽,高度是7.6米,就像可以让人生活在其中的微型建筑。以通常用于制作顶篷的聚酯织物为材料,我选择了薰衣草紫色,这种颜色能够营造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它的造型灵感来自古典建筑中的拱门,我们使用带有管状截面的拱门模块,填充了一个3D网格。模块没有锋利的边缘,从三个维度上不断重复形成体量,光线会被漫射开来。与建筑设计的过程相似,我不是画草图,而是先用3D建模软件来构思,然后想象它在场地中的表现,根据景观与互动要求进行调整。

装置坐落在18世纪加列拉宫的户外露台上,也就是巴黎时尚博物馆所在地,对着周围的花园。我希望观众把它作为研究色彩和光线的空间,从拱形入口走进装置里面,同时从外部和内部观看它,花些时间看阳光如何穿透,这种沉浸式体验对于充分理解它至关重要。” 建筑比特币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