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遮阳的生意经
作者:邢海洋春天倏忽即逝,电动自行车刚卸下了厚厚的挡风罩,骑车人又要穿戴起遮阳袖、遮阳帽,女生的马尾辫从帽里“钻”出来,在风中飘摆着,也成了车流中的一道风景。当此时,专营遮阳衣饰的蕉下要在港交所上市了。
蕉下是挺神奇的一家公司,从遮阳伞开始,围绕着遮阳不停地进化,产品系列涵盖防晒袖套、手套、上衣、裤子、帽子、口罩,甚至有了脸基尼,就是把整个面部全遮住的防晒脸罩。提到新消费,一家家创业公司折戟沉沙,要么是烧光了钱,要么很快看到了天花板。蕉下在新消费赛道一个细分领域里却是独特的存在,市场和业绩连续多年三位数增长,让人不得不为女性的遮阳刚需消费感叹。但同时,也为消费者的紫外线知识捏把汗。
想到把皮肤晒黑、加速皮肤老化的紫外线,我们对科技防晒充满期待。可话说回来,站到阴凉里太阳不就晒不到了?紫外线是阳光的一部分,能挡住阳光的衣服帽子,难道就挡不住紫外线?有更立竿见影的例子,那些海浪里疯玩的小孩,脱去裤衩便露出嫩白的皮肤。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提醒人们,所谓物理防晒,不过是一块遮阳挡布罢了。孔纹粗大的布料透光,不妨把布匹编织得更细密。还不放心,干脆在布上涂层胶,胶水用黑色的颜料染过,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的可见光谱都被吸收了,不放过任何光线。当然,你也可以较真,紫外线是不可见波段,会被黑色吸收吗?
蕉下的小黑伞是现象级产品,一把要价200元,还是有很多女孩子趋之若鹜。从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5亿、7.94亿、24.07亿元,短短三年内翻了6倍。研发上,蕉下的投入也在大步提升,如2021年较前一年增加了99%,可近三年研发开支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2%、4.5%、3.0%,却是大踏步倒退的。这样看,遮阳真算不上是一件技术活。
但你又很难否认遮阳不是一件技术活。世界上第一款脸基尼是青岛大妈发明的,一个头套上挖出了两眼、鼻子和嘴巴的孔隙,脸基尼横空出世了。据说,在青岛的海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突然冒出什么来,这些花花绿绿的“鲤鱼精”和“忍者神龟”,让人仿佛到了奥特曼的世界。后来,和水母衣一道,脸基尼也漂洋过海风行世界了。看到简单在头套中掏洞的脸基尼,再看那些T台上绘制精美图案、时尚感十足的脸基尼,你就知道任何一种服装服饰,从满足基本需求到审美都需要专业设计团队的介入,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材料的进步的确提供了可能性,让消费者在舒适度和遮阳性上找到了结合点。借助现代面料科技的创新,蕉下等创业者从中找到的是商业拓展的路径,通过提升设计品位满足消费者的遮阳需求。从这个意义上,不超过5%的研发投入也是中规中矩的,并不能用来否定其商业模式。为了快速造势,蕉下走的也是新消费的常规路径,在互联网营销上大把砸钱,网红带货,有消息称蕉下已经与600名不同领域的KOL合作过。自然,这也造成了其销售开支的居高不下,三年间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1.25亿、3.23亿、11.04亿元,是当年营收占比的32.4%、40.7%、45.9%。再看它自身的盈利状况,2021年盈利1.36亿元,仅是各路网红们的一个零头。
但蕉下的上市还是不免让人联想起完美日记的成败,疯狂烧钱、“血洗”社交平台,也是逸仙电商完美日记的起家方式。如今美国上市的逸仙已经跌得只剩下零头。一边是OEM代工,一边是网红带货,新消费产业有着太多不确定性。 网红蕉下紫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