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18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加盟米线店

小何今年年初在某平台看到一则餐饮公司的加盟活动宣传: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是米线,主营加盟业务,从前加盟费近5万元,如今公司做活动,在活动期限内,不收取加盟费,加盟者只需缴纳2万元的原料费用,即可到总部学习米线制作。

小何和朋友商量了一下,很快就动心了:虽然这家公司还没什么名气,但看网上的宣传,似乎很专业。如果参与活动,2万元不仅买到了米线的原材料,而且还能学到关键技术。但当时小何老家有疫情,无法到餐饮公司所在的城市签合同。小何给餐饮公司预留的联系人刘经理打了电话,说了自己想在老家开店的打算,又解释自己目前出门不便的无奈。刘经理当即表示,如果小何真的有意加盟,可以先交2000元钱押金,过了活动期限仍能享有优惠。

小何挺高兴,但仍保持理智,问,交了这2万元,以后就没有别的费用了吧?刘经理十分肯定地答复,没了,活动期间加盟,只有2万元的材料费。后期开店的话,需按照公司要求进行装修。听到这里,小何爽快地付了押金,刘经理手写了收据,拍照发给了小何。

如今,小何老家的疫情终于缓解,小何和朋友自驾来到这家餐饮公司,当时的联系人刘经理不在。接待小何的是一位马经理,一番交涉后,令小何大跌眼镜,本来说好交了2万元就没别的费用,现在却要每年缴纳5000元的管理费。小何拿出自己和刘经理的微信聊天记录,马经理说,这不可能。马经理随后向公司领导做了汇报,公司领导当面对小何说,这个刘经理业务不熟,简直就是在败坏公司的声誉,我们正在考虑对他进行处罚。按照规定,管理费是必须要交的。

小何有点蒙,找出手机中该公司在某平台的活动宣传资料,说,当初活动宣传的时候并没说有管理费。公司领导说,这还是刘经理的问题,我们这个活动,简直要被他搞砸了。这样吧,你来一趟也不容易,我们特事特办,不用你每年交管理费了,你就一次性缴纳1万元的管理费,一共交3万元,其中2万元还是原料费。如果你同意,我们就签合同。

同行的朋友劝小何慎重,正规的餐饮加盟,没有这样随便乱收费的。小何有点懊悔,她想把押金要回来,餐饮公司让她找刘经理。刘经理开始还说得好好的:财务现在忙,等两天。结果过了一周,等小何再联系刘经理时,发现自己的电话和微信已经被拉黑了。

(读者 蒋霖)消费充值的花样

天气暖和起来,媳妇好几次催我带孩子出去玩,还提醒“在某商场儿童游乐区充值了会员,还可以玩好多次”,周末我便带着3岁的儿子来到商场。

儿童游乐区位于商场3楼,扶梯口对面处,十余户商家呈弧形排开,隔老远就听到小孩的尖叫声和电玩设备发出的喧闹声。媳妇充值的商家门头店招颇为醒目,有着十余米宽的门脸,走进去,内里面积更大,又被分设成数个区域,高低错落摆放着大小形状各异、五彩炫目的玩乐器具。一打听,原来同一商家的招牌之下由不同的小商家各自经营,互不关联,而媳妇之前办的充值会员只能去隔壁指定区域玩。来到隔壁间,同样被五光十色的玩乐器具所包围。正四下张望,马上有年轻的女导购迎上来招呼,得知我有会员号,在识别确认无误后,交给我一张四方纸贴,示意贴到小孩背上,又叮嘱:“只能在这一区域玩,其他区域要另外充值才行。”但玩了没一会儿就大失所望:儿子原本酷爱玩的沙砾区,地上铺设的却是小方块,倒进漏斗中半天掉不下来一颗,脚踩上去反倒硌得慌;蹦床也显然勾不起小家伙的兴趣,就连上爬下钻的器具,对他而言也颇有些困难。

一小时后玩毕出来,儿子意犹未尽。路过隔壁另一家店,门口摆了一排游乐机,有吹泡泡的、打枪的、赛车的,无一例外都带着硕大的电子显示屏,配以炫酷的背景音乐。儿子立即止步,拉着我往跟前凑,嘴里嚷嚷着“我要玩那个”。

这家店每台机器都需要投币才能玩。找到商家前台,值班的是一个年轻男子。问他游戏币怎么卖?对方说只能办理会员后才能玩。我一时讶然,追问他会员怎么办理?对方并不过多解释,手向前一指,我低头去找,终于发现在前台柜左上角处印有会员缴费标准,分为几档,最低档是258元充值起步,最高的上千元。这样一来,顿时打消了我的消费念头,遂抱起不大情愿的儿子出了门,转头在另一家店花78元买了一把玩具枪才算安抚下来他的不满情绪。

受电商和疫情的影响,这几年线下实体店的生意并不好做。相比之下,儿童游乐行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但无疑更依赖家长和孩子的亲身体验。儿童游乐商家基于自身利益,采取预付费会员模式、分区充值互不相通的行为无异于自设壁垒,并将后续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作为家长,面临着孩子进店玩就需充值,换区域玩又得重新办卡的无奈。

而现实中,不少消费者家里都是预付费充值卡一大堆,充值后难得去一次的情形也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市面上不时曝出不良商家收完“会员费”旋即跑路关店的新闻。在此背景下,消费者面对各类高门槛、多壁垒以及商家有意转嫁风险的情形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读者 张云洁)田园社区

春分过后,北方沉睡已久的土地上终于有了春天的迹象。在我们居住的这个老旧小区,即使缺乏物业精心的养护照料,各种植物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

小区原先是某农业大学的家属区,有30多栋4至6层的楼房,以及一小片平房和几排带小院的二层联排别墅,建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80年代,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大院。大院里的“田地”也分为三种,楼房区的、平房区的和别墅区的。

楼房区的一层大多带一个小院,小院里可以种些花花草草,也可以种菜。不少楼前的绿地被开垦成了小块的田地,用篱笆围着,我在这些田地上见过麦子、郁金香、风信子、韭菜。

挨着平房区的西北角有个小土包,中间部分被开辟成了一个小广场,居委会安装了一些适合老人用的常见的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家长喜欢带孩子们来这儿玩荡秋千、跷跷板、滑梯。小土包的四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开辟成了形状、大小不一的“梯田”。这些“梯田”有的是长条形的,有的是方形的,都由木条扎的简易篱笆围着,面积大的有十来平方米,小的也就五六平方米。

别墅区的院子很大。院子里有整齐的小块土地,种着花草或蔬菜,牡丹、芍药、生菜、蒿子秆、黄瓜、西红柿,应有尽有,让人十分艳羡。有一天我被绿油油的生菜吸引到了围栏边,院子里坐着一位大爷,在喝茶。大爷冲我笑笑。我问:“大爷,这都是您种的?”大爷笑着说:“是啊,种着玩的。”旁边路过一位大妈,大声赞叹说:“哎唷,这生菜长得真好!”

或许有的居民会认为,这不过是侵占公共绿地。但我却非常喜爱这样的小区,它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比那些单调乏味的绿地更引人入胜。能够让人在高密度、喧嚣的城市里亲近土地和自然,是多么难得。近些年,“都市农业”的理念开始兴起,在城市的空间里,比如阳台、屋顶、空地上进行农业活动,不仅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更绿色健康的食物,还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成为教育孩子的一种途径。

问题是如何保障社区居民享有平等的“社区农业”的参与机会。因为在小区里,闲置的土地已经被“先占”了。如果能制定一些规范,赋予业委会权力,像管理共有车位一样,协商管理和利用小区的闲置土地,那时,也许会出现更多的田园社区。

(读者 呼晴)

本栏目投稿请发信到: [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