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为何是复杂性的世纪?
作者:苗千副标题: 走近分形与混沌
作者: 张天蓉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理论物理学家张天蓉同时也是一位著作颇丰的中文科普作家。她在介绍科学理论的过程中不时穿插有关人文和历史等方面的小故事,让读者感到轻松和亲切。同时她也不吝于使用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的数学公式,这又提高了她文章的深度和准确性。《蝴蝶效应之谜:走近分形与混沌》堪称张天蓉科普的代表作之一。她把人类发现混沌系统,一直到开展混沌理论研究、与分形几何相结合的历史娓娓道来,同时利用严谨的科学语言,结合着公式、图形,讲述了混沌理论的概念和应用。可以说要读懂这本书并不轻松,坚持读完却可以大有收获。《复杂》(Complexity: A Guided Tour)
作者: 梅拉妮·米歇尔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译者: 唐璐
作为大名鼎鼎的“第一推动丛书”中的一员,《复杂》对于很多中国读者来说并不算陌生,可以说是介绍复杂性科学的名著。作者梅拉妮·米歇尔本身是一位计算机专家,她的导师是著名学者和科学作家侯世达。
这本书的难度可谓逐级增加。开篇部分非常“友好”,为读者们讲述了人类从认识混沌现象到开展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过程。而后随着内容的深入,作为一个计算机专家,作者逐渐开始以专业视角为读者讲述复杂性的重要意义,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科学的内容也随之增加。对于渴求新知的读者来说,可以说是双重收获。《规模》(Scale)
副标题: 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作者: 杰弗里·韦斯特 (Geoffrey West)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2018
译者: 张培
杰弗里·韦斯特曾经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而后成为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专家,还曾经担任全球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圣塔菲研究所的所长。韦斯特以史蒂芬·霍金的评论“21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开篇,全篇都在讲述如何以一个全新的复杂性研究视角来观察世界。
在复杂性科学研究者的眼中,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不仅没有所谓学科的分别,甚至可以超越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界限,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规律和美感。这就是在一定的规模基础之上,遵循复杂性的规律所涌现出来的独特美感。总体来说,本书的难度不大,读起来相对通俗流畅,又会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涌现》(Emergence: From Chaos to Order)
副标题: 从混沌到有序
作者: 约翰·霍兰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译者: 陈禹
本书的作者约翰·霍兰同样是一位计算机学家。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与《复杂》《规模》略有相似相通之处,同样是关于复杂性科学的介绍。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不同于其他作者相对冷静的态度,这来自霍兰对于理解世间万事万物,以及通过复杂性研究理解生命本质的不可遏制的热情。 读书混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