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杉树

分离焦虑症0二宝上了三天幼儿园后突然变得口吃,也就是结巴。他发声半天,一个字絮絮念叨不停,就是进入不了第二个音节或词语。讲到最后,竟忘了要说什么,莫名止了声。有时着急,小脸通红,眼睛急切,嘴巴嘟嘟嘟却不听使唤。妈妈急忙捂住小嘴,让他慢慢说,想好了再慢慢说。二宝的小心思也意识到了,甚至会害羞,折腾了一会儿说不出话,自个把自个惹笑了。但口吃的毛病没有好转,症状好像在加重。

去年10月,二宝刚过两岁半,符合小区幼儿园的接收条件。第一天,老师抱他进园,他开心地摇手,和妈妈、爸爸及阿姨再见。我欣慰不已,也就放心地去往一千公里外的城市上班。谁料第二天,妈妈说他赖床不起,穿衣慢如蜗牛,出门扭扭捏捏一百个不愿意,念叨走路脚疼,叫嚷着不去了,让妈妈也不要上班了,和他一起上幼儿园。往园里送谈何容易,一路上哭得撕心裂肺,老师几乎是强行从妈妈怀里抢过去的。谁料,周末说话就有了毛病。

二宝6个月大时,在哭声中清脆地叫了声妈妈,字正腔圆、情真意切,一刹那把妈妈的眼泪都逗引下来了。那时,姥姥姥爷在照看他,一时惊为天才。他学着走路的第一周,姥爷就把他丢了。那天,姥爷推着婴儿车颤巍巍随人群进了电梯,刚回过神来,发现小不点没了影踪。心跳到了嗓子眼,也不敢跟家里人声张,电梯上上下下没了孩子,只得一层一层楼梯失魂落魄地寻。好在电梯里有院子里熟悉的爷爷,把孩子安然送回了家。事件的结果是姥姥姥爷被勒令“下岗”,资深的阿姨走马上任。

人过四十要二孩,总归需要一些勇气,何况我们还是两地分居。老大长他14岁,基本正眼不瞧他,加之到了高中课业紧张,一早出门夜晚归来,几乎和小弟弟打不了几次照面。妈妈上班,阿姨带他也有一年多时间了,家里玩耍,出门遛弯,和小朋友在院里奔跑追逐,去商场买玩具和糖葫芦,快乐得像一颗融化的小糖豆。可妈妈一旦下班,他就像黏皮糖一刻不停地黏着妈妈,吃饭、游戏、讲故事、喝奶、哄睡觉。他义正言辞地说:阿姨,你回去,回去看姐姐去!在他心里,妈妈回家了,阿姨也就该退场了。他总是戒心妈妈会偷偷跑掉,上班或者去接哥哥。妈妈在如此照看、撕扯中疲惫不堪、略显煎熬,陪伴成长的幸福也打了些许折扣,尤其和小大人对峙或谈判时伤身伤力,终于下定决心送去幼儿园,好歹有人管束,学点礼貌,懂点规矩。

我想起朋友阿黄有点结巴,据他讲小时候跟着表哥看样学样,染上了张嘴忘词的毛病。二宝呢?家里人个个吐字清晰,阿姨的普通话也很标准,这可怎么办?上网查询,去了医院,咨询专家,以及询问作为医生的外甥,最终确定二宝的问题叫“分离焦虑症”。大抵是指幼儿与亲人突然分开后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吃、忘词或词不达意,还有其他诸如焦虑、自卑、情绪不高等症状。妈妈知晓后,哭得呜呜的,像受伤的小兽,怕孩子说话留有后遗症。二宝坐在一边,自顾自呆呆地摆弄汽车模型。

后来,妈妈擦拭了眼泪说:“小时候我讲话也结巴,我妈说我急起来,嘴巴大得能吞了天!”她雨过天晴,浅浅笑了,孩子一下跳起来,搂着妈妈的腿,一脸光芒。 幼儿园口吃